第A16版:郑在巨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历时四月 双脚丈量新丝路
春暖万家 民生策划我先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历时四月 双脚丈量新丝路
[郑州发展找榜样 ][ 十八年后再相连 ]
本报采访团在《伊犁日报》大楼前合影。

□本报记者 张乔普

1996年,被誉为“21世纪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被列入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当年6月29日,本报首批派出4名记者,踏上了开往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连云港的列车,本报隆重推出的“沿新亚欧大陆桥大型采访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 万里行程4个月 ]

新亚欧大陆桥,又名“第二亚欧大陆桥”,是从中国的江苏连云港市、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国内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大陆桥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7个省区,65个地、市、州的430多个县、市,到中俄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出国境后可经3条线路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中线与俄罗斯铁路友谊站接轨,进入俄罗斯铁路网,途经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古比雪夫、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华沙、柏林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6年6月29日以后,本报先后派出三批记者,分东、中、西三个组,对大陆桥(中国段)沿线的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1个省区进行采访。活动历时4个多月,行程逾万公里,共见报稿件50多篇、10万多字、照片40多幅,是本报历史上较为大型的采访活动之一。

[郑州发展找榜样 ]

《崛起在河西走廊——甘肃省武威地区外贸总公司改革发展纪实》是这些稿件中的代表,记者王文霞就是稿件的作者之一。一个亏损600多万元,呆烂死账1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多万元,业不抵债的企业,在短短一年扭亏,3年实现利润以1.5倍的速度递增,甘肃武威外贸总公司的创业史至今让王文霞记忆犹新。

《玉杯生辉竞殊荣》、《疾风走“西口”——阿拉山口印象》、《探访“怪石沟”》、《赛里木湖,你还久等么?》、《西域碑记》、《奇趣饶存伊犁州》、《石河子的军垦文化》、《天池路的民族商店》、《烟雨迷濛麦积山》、《吐鲁番一日》、《热情的火焰山》、《敦煌夜市好醉人》等稿件,或白描边疆美景,或撷取生活片段,或关注企业发展,或探究城市建设,一队人马、一组稿件,《郑州日报》的记者用脚步丈量21世纪丝绸之路,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寻找榜样、提供借鉴。

[ 十八年后再相连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8年后的今天,郑州的发展,再一次与“丝绸之路”紧紧相连。

2014年5月上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入河南城乡考察。看到郑州国际陆港集铁路港、公路港、空港、海港于一体,正在打造国家铁路一类口岸、多式联运服务中心、中欧班列货运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习近平希望他们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做贡献。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河南地处中原地带,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成为新的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对河南的开放发展,乃至对中西部地区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新欧亚大陆桥沿线的国内城市中,郑州是经济总量最大的一个;郑州有航空、铁路、公路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集疏能力很强,带动性很强;从历史上看,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河南。郑州应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城市,从而带动河南乃至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