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郑在巨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改革开放 三十年来国运昌
恢复高考 命运之门再叩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改革开放 三十年来国运昌
[ “大行商道”找样本 ][ 时空坐标大步行 ]
夜幕下的京广快速路。

□本报记者 张乔普

2008年5月11日,《郑州日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刊《鼎新国运》正式出炉。7个月后的12月18日,《郑州日报》再次出版改革开放30年纪念特刊之二:《大行商道》,发出“让郑州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道路上再迈大步”的响亮口号。

[ “鼎新国运”寻巨变 ]

《鼎新国运》特刊,通过“思想之翼”、“时间之窗”、“九州春潮”、“民主清风”、“和谐家园”、“风行郑州”六大板块,穿越30年光阴,寻找身边的一系列巨变。

寻访我市首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村子、我市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家改制国企、第一家上市企业、第一个摘掉“红帽子”的集体企业、第一家破产国企、第一批“下海”的弄潮儿;梳理改革开放30年郑州发展的清晰脉络,探寻一条河见证下的一座城的变迁。30年辉煌历程,30年共同记忆。中部走向崛起,时代成就郑州跨越式选择,绿城高扬起中原城市群的“龙头”。30年,郑州的民主铿锵迈步走向新时代,民生改革精彩转身。村民自治让老百姓成为真正的主人,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城乡差距越来越小;30年来,绿城郑州越来越绿、社保之网越织越密、百姓生活越过越美、行政干预越来越少;从卖啥吃啥到吃啥买啥,从简陋家居到生态宜居,服装30年耀眼变身,电波让大星球成为小村落;流行语记录的是有声有色的记忆,胶片里记录的是历史,历史也被定格在一片片胶片上……

30年改革开放,我们进入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境界;30年国运嬗变,我们释放出思想解放、文明进步的巨大能量。

[ “大行商道”找样本 ]

历史的河流波澜起伏,流过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演绎了许多可惊可叹可歌可泣的商道故事。循着历史的轨迹前溯,我们会抵达事实与真想。从纷纭的历史横切面,探寻市场化郑州的样本意义。

特刊32个版面,以“商海微澜”、“商潮骤起”、“商界觉悟”、“商经政念”、“商都大道”几个板块,回顾郑州这个中部内陆城市市场化典型样本的艰辛而又光荣的历程。

在那个一切经济活动均由计划严格指令的时代,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经济体系不堪重负的时代,曾经活跃了几千年的商品市场基本消失,曾经几度萌芽并艰难成长的市场化机制接近湮灭,在格式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人们凭借存余的星星点点激情,把希望寄存于未来的精神驿站,默默等待着一个转折时代的到来。

地处中部,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文化厚重……尽管坐拥许多优势,但这里的赤贫和困顿,一如四面八方的兄弟省份城乡。

[ 时空坐标大步行 ]

郑州,就是在这样的时空坐标中,于30年前的春风乍起时刻,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化生存和发展之路……

三大集贸市场的红火日子、回郭镇告别贫困的市场探险之旅、后计划时代的工业夕照、郑州商业文化的内变之路,糖酒飘香展会风生水起、百货林立郑州商战硝烟四起,国企低迷力图雄起、全民下海经商热起,乡村工业异军突起、绿色田野希望升起,郑州不乏投资乐土的培育者、多元融资的引导者、宜居环境的营造者、公共改革的探路者,在郑州,还有农业工业化栉风沐雨开拓富民之路,千年商都踏上现代化之路的同时,广袤的黄河滩上也在书写黄土生金的千年神话,郑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均衡发展的内陆榜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