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0版:郑在巨变 岁月留痕 上一版3  4下一版
航空新城 托起中原腾飞梦
生态廊道 浓墨重彩塑绿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航空新城 托起中原腾飞梦
[开放创新引领未来][务实拼搏夯实根基]
航空港物流园区工人正在装运集装箱。
航空港物流园区,质检员正在检验出口产品。

□本报记者 成 燕

从孕育诞生之日起,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就注定肩负着托起腾飞“中原梦”的重大历史使命。

在河南发展进入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期,河南省、郑州市一直在认真思考: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如何构建内陆开放高地?怎样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怎样巩固提升郑州“大枢纽”地位?

[航空港托起“中原梦”]

于无声处听惊雷。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对河南来讲,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是全省思想观念创新的重要成果和探索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实践。对于郑州来说,这是继省会由汴迁郑后的第二次重大发展机遇。

省委书记郭庚茂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是我们的战略制高点,如果没有这个战略制高点,没有一个参与全球化的平台和窗口,我们做的一切都会打折扣。

“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让不沿边、不靠海的河南有机会抢搭全球“速度经济”快车,以风驰电掣般之势感受八面来风,拥抱五洲四海。

作为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吸引海内外人士高度关注。朝着“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宏伟目标,全市上下正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就像在一张白纸上绘蓝图,郑州航空港建设呼唤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呼唤敢于创新的风尚,呼唤加快开放的浓郁氛围。

[开放创新引领未来]

面对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有效抓手,用深化改革的勇气和智慧,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以实践印证“示范”与“先行”。

省委确定了“两级三层”的管理体制,形成了职责明确、协调联动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一年多来的顺畅运行证明,“两级三层”的创新管理体制“很有成效”。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省委、省政府赋予实验区省辖市一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为实验区“扩权”,明确了26个领域266项具体事项,推动实验区与省直部门建立“直通车”制度,减少“中梗阻”,提高行政效率,激发发展活力。

为持续给力该实验区建设,我省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共包含81项支持政策。 近日,记者在郑州机场二期施工现场、交通骨干路网施工现场看到,旋转的塔吊、往返的挂车和奋力工作的身姿交织成一部炽热的恢宏交响。在热火朝天的机场工地上,在满怀希望的创业者身上,随处可以感触到建设者们用智慧、汗水、力量浇铸出的“郑州速度”。

[务实拼搏夯实根基]

“获批一多年来,我们实验区干部职工主动作为,务实作为,创新作为,克服了职能不全、财力与人力不足、基础薄弱等重重困难,边探索、边建设,边发展,精彩完成各项任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张延明告诉记者。

建设投资164亿余元,占地8587亩,工程总建筑面积89.7万平方米……作为我省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项目,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堪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的核心工程和引导工程。

在开放与创新双轮驱动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2013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314万人次,同比增长12.6%;货邮运输量25.6万吨,同比增长69.1%,增速位居全国大型机场第一位,总量稳居中部地区首位。

2013年7月10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目前,实验区12个内设机构、6个派驻机构已组建到位。已完成中牟县6个乡镇86个行政村、新郑市3个乡镇28个行政村的代管移交工作,实际代管面积达384平方公里。

今年,该实验区将着力推动“三大战役”、“四大突破”、“四大提升”,以“五项工程”、“八个园区”和“六项改革创新”为抓手,突出一个“快”字,以“提速”推动全区“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为全省、全市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