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1版:郑在巨变 岁月留痕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国策支撑 中部挺起经济区
为民惠民 十年不懈创文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国策支撑 中部挺起经济区
[规划获批][五大定位]
郑州市夜景。

□本报记者 张乔普

2012年《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完成了华丽的“三步走”战略。

历时三年,亿万中原人民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历史新纪元——中原经济区建设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国家战略]

2011年1月26日,省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规划》 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规划》也将我省部分地区列入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将制定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农业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重点开发区域加快人口和经济集聚,培育一批新的大城市群或区域性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加快粮食核心区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产业;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建设,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中原经济区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为我省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规划获批]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闭幕的第二天,国务院就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这是继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河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探索提出的“两不三新”发展路子也上升为中原经济区规划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范围,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

[五大定位]

规划提出,中原经济区必须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努力开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局面。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在中原经济区的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即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 9市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构筑沿陇海发展轴、沿京广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 (肥)发展轴等四条重点开发地带,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发展轴;培育壮大沿邯(郸)长(治)—邯(郸)济(南)经济带和沿淮经济带。

规划内容还包括推进“三化”协调、区域联动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民生、政策支持等方面。规划的批复实施,使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清晰,政策支持更加有力,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了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