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1版:郑在巨变 岁月留痕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国策支撑 中部挺起经济区
为民惠民 十年不懈创文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民惠民 十年不懈创文路
[创文成果惠民生][三年大考再接力]
街头“创文”宣传栏。
群众在争创文明城条幅上签字。

□本报记者 裴其娟

2011年12月20日,郑州历经十多年努力终获成功,在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一举胜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问鼎这一国内城市形象的最高荣誉,是郑州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标志,是郑州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在推动省会发展、助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伟大进程中铸就的一座丰碑。

[十年创文不寻常]

文明城市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7大项、37个子项、119个小项,创建工程浩大得超乎想象。

郑州通过如此庞大而细致的“大考”,是全市上下十多年坚持不懈共同努力的结果。

上世纪90年代末的郑州,GDP仅728.38亿元,在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排名23位。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市民生存环境改善,都亟须一个强有力的抓手来推动,需要一个符合郑州实际的切入点来突围。

创文,适逢其时。

2000年,在时任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鼓励下,郑州正式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4年后,中央文明办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郑州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

创文之路,并不平坦。

郑州逐项对照,逐条整改,但却无根本性突破。

2005年,郑州无缘全国文明城市;

2008年,郑州再次与全国文明城市擦肩而过……

然而,郑州创文“痴心不改”。2009年,郑州人重新抖擞精神,向文明城市发起又一次进攻。当年,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郑州市位列第10名。

2010年,郑州把创文纳入年度“十大工程”。当年,中央文明办组织的测评,郑州市取得了第8名的优异成绩。同年,在创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测评中,郑州市位列第9名。

2011年,第三次创文的决战之年,郑州再次摩拳擦掌,全面发力。提出“以文明创建促全局,以文明创建惠民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郑州市最大的环境投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经过市委、市政府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广大市民万众一心的积极参与,郑州创文终于实至名归,2011年12月,郑州以第6名的成绩赢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

[创文成果惠民生]

自2000年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郑州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先后开展了中心城区综合整治、“四城联创”等创文基础工作,多项创文工程惠及民生——

2003年~2005年的中心城区综合整治中,对照各项创建的目标任务,先后实施了背街小巷、旱厕、街景等61项整治内容,使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品位逐渐提升,实现了“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近年来,郑州累计投资20多亿元改善人居环境。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月评文明市民”、“年评文明市民标兵”,累计有1600多人当选。 2010年以来, 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学习、道德讲堂等活动,全市有21名个人、两个集体入选中国好人榜;开展了文明交通三年行动计划活动,累计没收违反交通法规的公务用车18辆,查处酒驾731起;开展了家庭文明代表制活动,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针对弱势群体,开展了“关爱百万空巢老人”、“关爱百万进城农民工”、“关爱百万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百万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和谐郑州建设。通过开展创文活动,郑州无论是城市建设、居民生活,还是城市的凝聚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三年大考再接力]

创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非一劳永逸的终身荣誉。按照规定,中央文明办对全国文明城市实行一年一测评、三年一总评的制度,已创成的全国文明城市三年一复查。今年,郑州全国文明城市将迎来三年大考,为了“让市民更满意,让城市更文明”,郑州创文依然在路上,目光正投向郑州更大的发展和更高文明层面的未来。

要保持国家文明城市的殊荣,郑州正在再接再厉,向着更高目标奋力前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