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4版:郑在巨变 时代肖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刘国华∶一针一线拥军情
白凤祥∶一刀游走脚趾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白凤祥∶一刀游走脚趾间
[ 重塑“中原第一刀” ][ 让修脚永远“传承” ]
白凤祥(左)向徒弟传授技艺。

□本报记者 覃岩峰

他是一名平凡的修脚师傅,却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他坚守“有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的信条,被誉为“中原一把刀”。

他叫白凤祥,面对荣誉,他淡淡地说:“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修脚师傅,能让每一位顾客都感到满意就知足了。”

[ “身份永远不下岗” ]

白凤祥有着足够传奇的经历:22岁进入郑州市服务公司友爱路浴池,干的是苦、脏、累的修脚工,却连续当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遭遇下岗后,却越活越滋润。

白凤祥是个有心人,进到浴池从师金尚义学习修脚。从拿起修脚刀后的那一刻起,他的修脚刀便再也没有放下过。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修脚是靠技术吃饭的行当,没有悟性和敬业精神,干几十年仍然是三级技师。白凤祥“进步神速”:1980年,在郑州市商业战线技术比武中,他获修脚第一名;1985年被授予一级修脚师。在友爱路浴池工作时,白凤祥每年修脚、手3000余人次,并经常为到家的患者义务修脚,被他治好脚病的患者不计其数。然而,当事业进入“巅峰”之时,2000年初,他却因为原单位改制而下岗了。

和很多人一样,下岗后的白凤祥一下子陷入了迷茫。“当时整个人都蔫儿了,天天不出门,窝在家里看了整整两个月的电视。”白凤祥感叹地说,从劳模到无业游民,那种心理落差难以忍受,儿子还在上学,缺了经济来源,生活立即窘迫起来。

“工作可以下岗,身份永远不下岗。” 白凤祥说,他现在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份手艺,可以在改制后继续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经过短暂的调整后,白凤祥又走上了工作岗位,迈进了郑州丰乐园大酒店洗浴部。

[ 重塑“中原第一刀” ]

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白凤祥开始有些不适应。

“我是省特一级修脚技师,原来都是等着别人上门来请的,如今却要学着推销自己。”白凤祥说,在原单位他有着“中原第一刀”的美誉,现在换了环境,很多人虽然知道他的名气但并不认识他,甚至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白凤祥这个人,这让他很郁闷。于是白凤祥开始学着“推销自己”。

起初不是被人冷落就是被人讥讽,虽然有着“省特一级修脚技师”的招牌。但他没有放弃,经常是在一旁仔细观察,看到谁的脚需要修时,就主动问:“修脚吗?”遇到有人问:“我的脚是一般人修得了的吗?”这时,白凤祥便会挺直腰杆,拿出酒店给自己印制的名片——“省特一级修脚技师”的招牌。

“你是老白?白凤祥不是个老头吗?”直到他认真地做完几宗活,凭着娴熟的技艺、熟练的手法,顾客才意识到这个中年人的确是白凤祥。

久而久之,白凤祥有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现在有很多顾客都是奔着他去的,甚至每天还有人慕名到家里找他修脚。

[ 让修脚永远“传承” ]

修脚这个行业的发展,是白凤祥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想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也有,但真正抱着传承的态度,想去学好这门手艺的没有。”白凤祥说。

据了解,修脚手艺要学好最少要两年时间,无法速成。学会手艺,能熟练运用只是一方面,学习者要在实践中多磨炼,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出师。

白凤祥说,修脚这门技艺在解决病人的痛苦上有着现代医学所没有的优势。以甲沟炎为例,医院常规的疗法很难起作用,一般都是建议拔掉指甲,但这样做的痛苦往往比较大,后遗症也很严重,而传统的修脚手艺只需一刀就可以解决。

“修脚这门手艺在医学上没有记载,医学院有这一课,但医院里没有这一科。”白凤祥说,行业的尴尬处境进一步加深了传承上的难度,但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他很希望有人来重视这件事,把这一门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修脚是个很苦很累的行业,我就是要不走寻常路,只要坚持了、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的白凤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原来的劳模下岗了,成了社会上的困难群体,政府帮扶很重要,但是如果还有劳动能力,就一定要自食其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劳模称号增光添彩。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