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6版:郑在巨变 时代肖像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郭春园∶一生正骨亦正心
胡佩兰∶一笺药方济苍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郭春园∶一生正骨亦正心
[ 大医精神 病人为先 ][ 一生传递正能量 ]
郭春园用高超的医术救治了数不清的患者。

□本报记者 汪 辉

2013年8月份热映的电影《正骨》,讲述了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本人搜寻中医文化“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时,被以电影主人公郭春远为代表的“以德报怨”文化思想所感化的故事。名为正骨,实为正心。郭春远的人物原型,就是原郑州市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名誉院长郭春园。

[ 61岁只身再办医院 ]

郭春园是我国传统正骨四大流派之一,“平乐郭氏正骨”的第五代传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认定的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之一,卫生部“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银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撰写出版了骨科专著《平乐郭氏正骨法》及《世医正骨从新》。

1985年3月,61岁的郭春园受卫生部门委托,怀揣郑州市卫生局的一纸介绍信,两手空空来到深圳,在他人生中第三次创办了医院——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电影《正骨》以郭春园及“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为依托,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充满民族大爱与大义的故事。这部片子通过正骨的故事,彰显的是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中国人民的大爱厚德。名为正骨,实为正世人之心、扬民族之气、树民族之魂。

[ 大医精神 病人为先 ]

2005年2月,在郭春园老人病危前后,记者曾两次前往深圳采访。虽时隔8年,但一提起老人,记者的脑海依然清晰地浮现出这难忘的一幕:经过一间一间宽敞的病房,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三楼走廊尽头的一间小屋内,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静静地躺在简陋的硬板床上,插着鼻饲管,艰难地呼吸着,但他仍不时费力地抬起手,嘴里发出含糊的声音,要给病人看片子……

从医60多年来,老人始终坚守“生命无价,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为不打扰患者休息,他常年穿布鞋到病房。

1992年,68岁的老人左手食指因长期遭受X光射线侵蚀开始溃烂。为防止癌变,大家劝他尽早截掉左手食指。他坚决反对:“截去食指还怎么给病人治病?”2001年,老人受伤的手指查出了鳞状上皮癌,不得不截去了左手半截食指。直到癌症晚期,老人还坚持为病人看病。在意识模糊状态,他心里想的仍然是为患者看病。

[ 一生传递正能量 ]

作为一代名医,郭春园老人不但用高超的医术救治了数不清的重病患者,而且特别注意为病人省钱。一位农民患者治病花费了几千元仍不见好,后来慕名找来,他开出了处方不足13元的药,几天后患者就病愈了。他常说:“医者要有父母心,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见钱眼开。”

1985年,老人前往深圳创建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按照他的献方生产出来的药品,年销售额已达800多万元,但他去世时,存折上只有5万元,一套两室一厅的二手房,刚还完按揭贷款。

多年来,许多病人为表达感激之情送来红包,老人都婉言拒绝,实在退不掉的红包就上交。在他的倡导下,医院成立了“特困患者救助金”。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始终坚持“能吃药的不打针,能保守治疗的不开刀,能开小口的不开大口”的治疗原则。医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吸收和引进骨科领域先进的治疗技术,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的科学疗法,郭春园根据60余年的临床经验,开发了骨病的13种中药制剂。

2002年,78岁高龄的郭春园做出一个惊人决定,不要任何专利权,不要一分钱提成,将13种验方的专利权全部捐献给国家。郭春园说:“时代变了,谋生也不像以前那么难了,应该让这些宝贝发扬光大。否则,处方藏在抽屉里,那只能成为文物;捐出来,让更多的医生掌握,挽救更多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财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