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6版:郑在巨变 时代肖像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郭春园∶一生正骨亦正心
胡佩兰∶一笺药方济苍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胡佩兰∶一笺药方济苍生
热衷公益
国内年龄最大志愿者 奉献到老
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
胡佩兰获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胡佩兰在给病人看病。

□本报记者 汪 辉

2014年2月10日晚,“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8岁的胡佩兰老人获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然而就在19天前,也就是1月22日凌晨,老人带着未竟的愿望,告别了她深深眷念的病人。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行医不辍

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1986年,70岁的老人胡佩兰退休后仍坚持出诊。2010年,老人受聘到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每周一到周六上午坐诊,风雨无阻。

“老人独立、要强,90多岁高龄,依然每天坚守在工作岗位,日常生活琐事也都坚持自己来。”老人的大儿子胡大一说,晚上休息,母亲也坚持不给孩子们添麻烦。母亲的愿望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刻。

2014年1月22日上午,31岁的小王从西郊赶来找老人看病。“我找胡奶奶复诊。”小王径直走到挂号窗口。“没有胡大夫的号了。”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她的眼泪顺着眼眶滑落。

多年来,胡佩兰老人视患者为亲人,对病人认真负责、耐心细致,除非是病倒在床,绝不耽误一次门诊;不管多晚,她都要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后才回家吃饭,患者尊敬地喊她“医生奶奶”。

“在家没精神,来坐诊有精神。”这是老人坚持出诊的固执理由。老人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100元,还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热衷公益

国内年龄最大志愿者

胡佩兰老人对病人热忱,对公益事业更是热情不减。

20多年来,除了坚持风雨无阻地到“爱心门诊”坐诊外,老人还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是国内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2000年,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招募志愿者,老人便拨通了电话。当工作人员得知老人已是80多岁高龄时,就在电话中婉言谢绝。可是老人却坚持要参加,于是生气地对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志愿者活动又不是你们年轻人的专利,为什么我不能参加?”最终,老人如愿以偿成了“青年志愿者”。

多年来,老人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精神头儿让不少年轻人都佩服。2005年,老人开始把退休金和坐诊收入积攒起来,每年为希望工程捐一次款。如今,老人已捐出7万多元的退休金和坐诊收入,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老人说,“100岁时,我准备一次性地把我这辈子的积蓄都捐出来。”

1月27日下午,老人的家属来到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表老人向希望工程捐赠3万元,完成了老人捐赠希望书屋的遗愿。

奉献到老

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

满头白发、瘦骨嶙峋、手戴长长的皮手套,一丝不苟地为患者检查看病……这动人的一幕,定格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对患者来说,胡佩兰是一个温暖的名字。在这位年迈体弱的老人身上,有“医者仁心”的精气神。

胡大一回忆说,老人一辈子要强、自立,坚决不给家人和朋友添一点麻烦。

“人活着不能对别人没一点用。”老人常说,“我的愿望是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

如今,在社区服务中心老人的诊桌上放着菊花,是思念她的患者,前来表达的一份思念。老人的学生唐利平说,老人走了,他们会延续老人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坚持下去。

母亲的精神,激励着胡大一执着于公益事业。4月4日,胡佩兰爱心门诊暨胡大一心脏康复中心在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他庄严承诺:“传承母亲情怀,尽一份医生该尽的责任,把对百姓有利、对患者有益的事情做下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