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成 燕 时过20多年,每当走过二七商圈,不少人依然会油然而生一种悲喜交加的复杂感情。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尽管那段刀光剑影的商战时代早已走远,但郑州商战灵魂人物——王遂舟为中国商业史留下的,不仅有盲目扩张的教训,更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敢于破冰的过人胆略。拓荒者的尝试,为各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破冰] “即使放在今天来看,王遂舟20多年前倡导的服务、营销创新、连锁经营理念依然不过时。”谈起王遂舟对中国商业的贡献,年逾古稀的省商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慧玉给出中肯评价,“他喜欢思考,敢于决策,但性格并不张扬,虽然最后由于资金链断裂、人才匮乏等复杂原因,亚细亚的连锁经营梦破灭了,但他们的‘破冰之行’为中国商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988年,“抢购风”席卷全国。这一年,刚过而立之年的王遂舟从部队转业后,任市信托公司下属二马路家电商场副经理。原本,他会在这家国有商企按部就班发展。但是,正在筹建中的郑州首个大型股份制商厦——德化商场(后改名为亚细亚商场)让他热血沸腾了。 他的第一大手笔是做广告。彼时,中国百货业尚无做广告先例。1988年底,商场尚未开业,他就拿出1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在国人记忆中,“亚细亚”这三个字,从此开始跟中国百货业连在一起。 1989年5月6日,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郑州亚细亚商场开业。当天的经营盛况,后来被认为是中国百货零售业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当时郑州最漂亮的姑娘,都以在亚细亚工作为荣。”在不少老郑州人记忆中,到“亚细亚”看美女成为假日一大爱好。 [辉煌] 1990年,亚细亚营业额达1.86亿元,一举名列全国大型商场第35位,成为增速最快的一匹黑马。此后3年,该商场营业额以年均30%以上速度递增,稳居河南第一。 但亚细亚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1990年前后,郑州商界五巨头华联商厦、郑州百货大楼、商业大厦、商城大厦、紫荆山百货大楼,联名成立“郑州市大型国营商业零售业总经理联谊会”,不点名指责亚细亚“在经营中搞不正之风,造成不良影响”;要求各成员单位和供货单位不要与“这样的单位发生业务来往”。 1992年1月,纪录片《商战》在中央台播放,震动全国,王遂舟的名声也登上顶峰:每月有100家企业到亚细亚取经;中央领导、外省领导乃至外国首脑也被安排到亚细亚观光。 王遂舟成为中国商业改革的先锋人物。他敏锐地捕捉住当时商业部长胡平首倡的“商业文化”,以“商业文化”视角系统总结亚细亚的创新试验,一度赢得国家主管部委高度赞许而成全国典型。 同年10月,王遂舟当选为“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稍后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特别发布嘉奖令,对王遂舟个人通令嘉奖。 [折戟] 不过,王遂舟和他的“亚细亚”光荣与梦想并未持续太久。1994年,在省内的连锁店遍地开花后,王遂舟带领军团大举进军省外,到北京、广州、天津等大城市布点。 但在其辉煌外表之后,早已危机潜伏。这种四面楚歌的处境,一方面来自地方商业保护主义的处处打压,一方面则源自其盲目求大求新的扩张政策。在盲目对外扩张时,亚细亚内部管理越来越混乱。因为快速扩张,人才储备跟不上、资金链条断裂等多种因素,亚细亚的扩张之路已困局重重。 在内外交困下,亚细亚渐入发展“泥潭”。1997年,郑州商战的灵魂人物王遂舟抱病出走。是年8月,300多家供货厂家代表围堵亚细亚商场大门,要求清偿货款,这家曾独领商战风骚的商场,爆发全面危机,并迅速走向没落。 “作为内陆省份城市,郑州能在中国商业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王遂舟和亚细亚功不可没。”长期关注郑州商业发展的市人大常委会选工委主任阎铁成认为,由“亚细亚”发起的郑州商战,堪称中国现代商业的奠基石,其影响至今厚重而深远。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