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9版:郑在巨变 时代肖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宋丰年∶一方田园唱大风
陈泽民∶一间作坊成大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宋丰年∶一方田园唱大风
宋砦惊世嬗变
他是一个突击者为民服务本色
他是一个突破者
宋丰年和宋砦村领导班子规划新宋砦蓝图。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宋丰年在 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党贺喜

宋丰年身上的头衔很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村委会主任、宋砦村党总支书记、农民企业家、“亿万富翁”……

走近宋丰年,翻阅他平凡本色的人生画卷,感受他的“创业帝国”,谛听他内心的独白,有一个印象越来越清晰:在郑州发展史的重要节点上,他有意无意间都在扮演着一个“士兵突击”者的角色。

跳出“城市包围农村”

他是一个突围者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宋砦村几乎成为一个“孤岛”——一个有600多口人却没有土地村庄,一个逐渐被城市“侵蚀”、包围的村庄,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的穷村庄。

没有土地的农民还叫农民吗?被城市包围却又不被城市所接纳、融合,似乎也不能叫市民。

既非农村又非城市,既非农民又非市民。这就是当时宋砦村的尴尬和重围。

历史选择了宋丰年。从1987年开始,宋丰年作为郑州城中村“第一个睁开眼看世界”者,引领全村父老乡亲实现了“三级跳”——

靠农业结构调整,掘起“第一桶金”。1987年,宋丰年组织村里一批人远赴营口参观考察并买回来一批葡萄苗。来年的秋天,亩产1500公斤的葡萄挂满了葡萄架,宋砦人尝到了甜头。宋丰年理所当然成为郑州近郊“一般不种田,不种一般田”的肇始者。

靠村办工业“四两拨千斤”。1992年,伴随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地无一垄”的宋砦村大力发展村办工业!从那时起,金苑面粉、钢厂、铝型材厂等一大批村办企业在宋砦村“撒豆成兵”,星火燎原。

靠三产成就“富豪村”。进入新世纪,迎来新思维。宋丰年把宋砦村城乡接合部的天时地利优势发挥到极致,敢为天下先,大力发展以餐饮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了融观光、娱乐、度假休闲、商贸、文化、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服务格局,形成了在省会郑州独具特色的丰乐园大酒店、弘润华夏大酒店、丰乐庄园等“丰”字号三产品牌。

“三产帝国”,水涨船高,宋砦村由此直上九重天,昂首迈进“富豪村俱乐部”。

宋砦惊世嬗变

他是一个突击者

宋丰年有一个“钢铁心脏”的雅称——1981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做过心脏手术。

其实,绵里藏针、刚柔相济才是宋丰年的本色。在书写宋砦惊世巨变的岁月里,他更像一个钢铁战士,一个无所畏惧的突击者。

1988年,宋丰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他的“出山”之作是,将自己经营多年的价值达200多万元的中州油漆厂捐献给村集体,作为宋砦村走向工业化之路的敲门砖。随后,又捐出4万元为村集体办起了福利化工厂。

农民出身的宋丰年心智很高,眼界很远。刚“出山”时,他这个村长干的是市长的活儿——修路,接连实现了丰乐路、恒达路、劳动路(现天明路)、博松路四条大道与宋砦村的对接;架电,6.3万千伏的变电站建在宋砦村;构建国际通信线路、程控电话、地面卫星接收系统;把税务所引进村子,为办企业搭建大舞台……

这些举措,今天并不新鲜,但在20多年前,样样不简单,个个都领先。

谁先抢得先机,谁就会步步领先。宋丰年做到了,而宋丰年只有“这一个”!

为民服务本色

他是一个突破者

现在的宋砦村富裕到什么地步?“我们村‘最穷’的村民户均资产也在300万以上。”村党总支办公室主任林文革这样作答。

生于1948年,1988年开始当村官,宋丰年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摸爬滚打26年,村庄面貌迥然,做人本色依旧。

宋丰年在有“名堂”的村官中是一个突破者,他跳出了“因内心膨胀而昙花一现、因昙花一现而戛然而止”的“怪圈”。

宋丰年在村里辈分最低,有赖于此,他自小随便走进哪个爷爷、叔叔家,都格外受宠。“村里的父老乡亲是看着我长大的,我做那两次大手术时,乡亲们拿来了卖鸡蛋、甚至卖头发的钱,这份情到死也忘不了啊!”

宋丰年自忖成功的秘诀,一半是出于责任感,一半为了感恩。

未读完高中的宋丰年靠着毅力拿到了大专文凭。而且渐渐地,他成了一位农民诗人兼农民书法家。这是他2009年的一首七律《牛年有感》,是宋丰年的内心抒怀,也是他“士兵突击”者的自画像——

俯首耕勤不问岸,苦乐无悔拓荒原。心血换得芳草地,日日月月盼丰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