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2版:郑在巨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两大引擎 引领未来大发展
一针一线“绣金匾” 网格搭建“连心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针一线“绣金匾” 网格搭建“连心桥”
——文化路街道深入开展“坚持依靠群众 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侧记
全省首家社区网格文化志愿服务站成立。
网格志愿者带领四点钟课堂小朋友郊外踏青。
指令畅通,快速反应的联动指挥中心。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刘艳亮 文/图

2014年2月18日,市委“坚持依靠群众推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会议在市政府会议室隆重召开,文化路街道获得长效机制工作先进街道殊荣。

这个荣誉牌匾来之不易,它是该街道用真情服务百姓,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一针一线绣金匾,服务百姓不停歇。今年以来,该街道共排查各类问题135298起,解决问题133669起,处置率98.8%;排查“三非”问题1271起,处置问题943起,处置率为74.1%。

网格责任田

服务“耕织”忙

“您好!我是咱网格的民生事务协管员,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告诉我,这是我的便民联系卡。”这是农科路社区第三网格民生事务协管员李瑞正在都市名座家属院进行每月一次的网格走访。

自2013年10月起,文化路街道计生、劳保、流动人口协管等56个民生事务协管员经过资源整合,已经到岗到位,并整合66名民生事务协管员担任三级网格长B岗,参与到三级网格工作中。

“民意代言人”纷纷履新。在科学划分网格区域、明确岗位责任的基础上,由三级网格长牵头,对网格内辖区公共单位和“两新组织”、志愿者队伍和“两代表、一委员”等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在每个网格内设置“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治安防控巡防员”等九种力量,形成“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体系,实现治理合力。同时严格落实“服务周开展、民情月收集、网情季分析、群众年评价”制度。

“重拳出击,联动快行”。今年5月,针对农科路非常SOHU小区中存在的职工食堂扰民等问题,该街道召集工商、公安、消防、食药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现场对有关物品进行查扣,并下发了整改督办通知单。

“勿以善小而不为”。街道要求网格长及民生事务协管员从“小纠纷”调起,从“小隐患”整起,将矛盾和问题处置在基层一线。农业路30号院独居老人赵某某,因为长期喜好收集废旧物品堆在楼道里,引起周围居民不满。网格长陈艳在巡查中发现了这一问题,一方面安排民调员在老人和邻居间开展调解,同时组织网格志愿者做起了老人的“周末儿女”,另一方面努力打消老人的顾虑,联系物业公司对大堆废旧物品及垃圾进行了清理,老人和邻居们关系融洽了,楼道消防隐患“扫除”了,家中也常常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联动大平台

问需释疑惑

服务,是“网格”的核心宗旨。那么,如何将服务做得更加及时有效?对此,文化路街道也祭出了自己的新“法宝”——街道网格化管理联动指挥中心。

“只要关乎群众,无论怎样都会被‘网’进网格化管理服务网络中。”街道网格化管理联动指挥中心主任金志斌说。

2014年6月下旬,位于蓝堡湾小区由街道精心打造的文化路街道网格化管理联动指挥中心正式投入运行,真正实现网格信息化平台和城管数字化、网络舆情、技防监控、行政执法等多领域资源共享、信息联动,实现问题的统一受理、集中研判、及时交办、限时办结,不断完善“反应快速、处置得当、管理高效、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长效机制。

网格化联动指挥中心实现24小时工作制,通过上与市区、下同二三级网格五级联动,随时查看、交办辖区所有网格记录的居民服务诉求与走访办理情况,有效提高了辖区社会民生事务透明度。

便民服务圈

居民得实惠

“真是太方便了,服务站就临街,以后缝裤边、锁扣眼的总算能在家门口找到地儿了!”俭学街社区园田小区居民王大妈在社区便民服务站接受过方便快捷的便民服务后,高兴地对记者说。2013年12月,街道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工作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长虹在全区推进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打造便民服务队伍是基石。街道不断整合区域资源,积极打造服务品牌,组建便民服务队,定期对服务队伍进行培训,一刻钟内便可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维修、医疗保健、助老托幼等多种专业服务,为居民提供免费剪发、测血型、磨菜刀、换纱窗等服务项目等。迄今共组织便民活动14次,服务人数达到8000余人,努力加快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和志愿者无偿服务有机结合进程。

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是关键。在社区便民生活服务站和社会资源网点规范化建设等方面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推动一刻钟政务服务圈、生活服务圈等六个子圈建设。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步行十五分钟之内可以接受到社区便民店、家电维修服务点、家政服务中心等多种服务,确保辖区居民方便、快捷、安全地享受到各类商业生活网点便利;网格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为4843名居民建立了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已成立器乐队、盘鼓队、扇子舞队、歌舞队等共计11支文艺队伍,今年已组织大型文艺汇演8次;深化“巡防爱心岗”活动,推行“一巡两员一组”校园安全管理模式,净化校园周边的社会治安环境。

综合服务功能拓展是方向。街道定期召开居民座谈会,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听取居民建议评判,对服务品牌建设进行动态调整,从而逐步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新型管理服务模式,力争做到便民服务无缝隙、全覆盖。

“双基双治”

开出“和谐号”

网格党建引领互动带好路。今年,街道强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了网格党支部带头、网格长和楼栋长、街长“适时互动”工作法,改变了以往单枪匹马治理楼栋的局面,把街面的楼栋长和48名街长资源与网格党支部、网格长资源有效整合,314名楼栋长和街长有了领路人和指南针,工作起来有了“主心骨”、民意有了“承载地”,以“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网格自治、各方协作”带动“双基双治双安”建设的良好局面正逐步形成。

顺应民意民心多攒“赞”。想为民办事,还要会为民办事。为此,今年以来,该街道重在抓好法律民调、文体、电力、金融等网格专业服务团队建设,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特色性服务。

网格志愿服务添重彩。街道爱心联盟志愿者联合会这一群众性志愿者自治组织多次组织党员、网格青年及社会志愿者开展各类影响力强、实效突出的活动,今年共组织辖区内外各类空残寡帮扶、社区网格服务、特色志愿服务等志愿者活动510余次,参与志愿者6965人次,总计服务时长达16804余时。

助老扶弱,营造精神家园。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爱心联盟每周都会组织志愿者进社区为老人免费开展电脑培训、教做丝网花等简单的手工制作;开展免费生活照料,组织周末儿女志愿者每周到家中探访老人。

帮幼爱幼,给力莘莘学子。坚持组建爱心课堂,将四点钟课堂和假期爱心课堂定位为集辅导家庭作业等一体的学习场所,受助学生现达到四十余人;着重关注病困学子,2013年以来,爱心联盟的志愿者们已通过义卖报纸的方式先后救助重病大学生和儿童10人,募集善款合计37万余元。

暖心行动,关爱民工兄弟。已经连续两年为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了冬天里的温暖,先后14次向建筑工地和立交桥下的外来务工者累计送出15200余件棉衣棉被,受益人数达6400余人,同时救助街头流浪者和困难户62人。

网格服务,贴近家家户户。爱心联盟在全市率先实现志愿者服务进网格,积极协助社区二三级网格长工作。开展“组团式”服务,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细化“大拇指”和“六点钟交通”活动;联手“萝卜哥”和“茄子哥”,定期为每个社区的15户空残寡家庭送去免费果蔬。

力量整合,丰实服务内容。广纳文化志愿资源,全省首家社区网格文化志愿服务站在博物院社区正式揭牌成立,街道爱心联盟百联中心网格志愿服务联系点同时成立,从而有效延伸文化志愿服务触角至基层网格;丰富党务志愿内容,多次组织党员志愿者、网格青年志愿者及社会志愿者开展庆元旦文艺汇演、“我最有才”志愿者才艺大比拼、活动;加强社会力量动员,街道爱心联盟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团市委首家街道雷锋爱心超市分站,不断以精品高质文化生活、志愿服务和爱心捐助惠及辖区民众。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