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栾月琳 若论郑州最具代表性地标建筑,人们首推二七纪念塔,该塔是一座高63米的双塔式仿古纪念性建筑。 二七纪念塔是中国铁路工人的造像,是中国全体工人阶级的造像,也是郑州这座中原名城的人文精神所在。 为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51年,郑州市将原长春桥旧址扩建为二七广场,又在广场环岛中心建一座高约20米的六角形木塔,塔尖有一红星熠熠生辉,这就是最初的二七木塔。1971年,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守望郑州20年的二七木塔颓然卧伏。 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王辉决定,立即重建二七塔。 二七塔原设计地上7层,建造过程中曾做重要变更。 当时河南最高建筑为开封铁塔,加建两层的二七塔,地表9层,3层台基、1层钟楼,符合中国传统建塔13层的最高等级,而63米的高度创造当时河南省最高建筑记录。 二七塔施工以郑州一建为主,工程实行社会大协作:交通和铁路部门调30台汽车随时听用,钢筋、水泥从其他工地调运,绿色琉璃瓦由中原窑场烧制,塔顶大钟由市邮电局设计、郑州纺织机械厂制造,塔尖红色五星由郑州玻璃厂突击研制。 二七纪念塔于1971年9月27日建成。史料记载,两年后的1973年10月14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携夫人在周恩来总理陪同下参观洛阳龙门石窟,晚上回郑,行至二七广场,听到了二七塔洪亮的“东方红”乐曲和报时钟声,周总理十分赞赏。1974年,《解放军画报》刊登二七纪念塔大幅彩色图片,至此,二七纪念塔雄姿开始展现在全中国人民面前。 [曾创中国建筑界奇迹] 二七塔1971年7月1日开工,同年9月27日完工,精确计算99天,创当时中国建筑界的一项奇迹。 二七塔落成,市民欢欣鼓舞。那日万人空巷,人们以第一时间目睹二七塔芳容、第一时间登塔观赏郑州风光为最大荣耀。 那时的郑州市没有8层以上建筑,新建的二七纪念塔可谓一枝独秀;那时的郑州空气质量极好,登二七塔顶,不仅可以一览郑州全貌,晴天北眺,还可看到黄河仿佛一条银色飘带漂浮在天际;那时候登临二七塔顶,人们还可以感觉到二七塔身在风中微微摇动。 二七塔建成后,低沉洪亮的《东方红》乐曲和报时钟声,在郑州市民心中产生了一种朴素感情。20世纪90年代,二七塔钟声曾一度消失,塔顶大钟也停摆,几座大钟表针指向东倒西歪,给人一种错乱的时空感。 市民通过媒体不断呼吁:尽快让二七塔钟声重新鸣响!几经波折,二七塔的钟声终于重新鸣响。当《东方红》乐曲声再次在郑州上空回荡,报时钟声重新响起,郑州人感觉到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踏实。 二七塔为纪念“二七”大罢工而建,为纪念“二七”先烈而建,它是中国铁路工人的造像,是中国全体工人阶级的造像,也是郑州这座中原名城的人文精神所在。二七纪念馆副馆长邓学青介绍,二七塔1971年建成至今,各地参观人群络绎不绝,总游客接待量超550万人次。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