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5版:郑在巨变 记忆永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湖光水色 相伴童年时光
碧波荡漾 一河穿城而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湖光水色 相伴童年时光
[ 难忘“大水缸” ][ 变身城市公园 ]
2011年,郑州市在原西流湖的基础上打造了常西湖城市生态公园。
几十年前,西流湖上曾建造了轰动一时的两艘游艇,一艘“郑州51号”,一艘“郑州71号”。

□本报记者 孙志刚

在老郑州人的记忆中,西流湖是最美的风景。碧波荡漾,垂柳依依,芦苇随风而舞。在郑州西郊长大的中青年人,多有小时候去西流湖游泳、钓鱼的童年记忆。

[ 童年避暑胜地 ]

“那时候,一到夏天,我们都泡在西流湖里,游泳,打水仗,热闹得很。”中原区西流湖街道办事处赵坡村村委主任宋森回忆起六七岁时的情景,充满了怀旧。宋森介绍,那时候湖里的水满满当当,很少见干过,住在湖边伙伴们和水也特别亲,到湖里逮鱼逮虾,还能摸到像大碗一样的蛤蜊。

那时西流湖的精华景点在陈伍寨段。由于该段距柿园水厂取水口远,建成了城市公园,还曾经售票开放,门票5角一张。每当到了炎炎夏季,湖里就是天然的游泳池,湖面如蚁的人流涌动,岸上的人像下饺子一样往湖里跳,水性好的在湖的东西或仰泳或蛙泳或自由泳,能游几个来回。西流湖两岸种有松树、垂柳、槐树等各种树木,参天挺拔,把毒辣辣的阳光挡在外面。西流湖分南北两个湖,面积也差不太多,北湖就是用于游玩的陈伍寨段;南湖就是柿园水厂取水区域。为供市民游玩,工人们还自力更生建造了当时轰动一时的两艘游艇,一艘“郑州51号”,一艘“郑州71号”,分别在“五一”、和“七一”两个节日下水。票价每站5分钱,现在还能看到西流湖的北码头和柿园的中码头的痕迹。

湖边长大的徐金凤一有空就让子女们开车一起到西流湖畔纳凉。在湖畔铺上一张防潮垫,席地而坐,摇着小推车里酣睡的孙子,一家人悠闲自在地享受好日子。去年底,宋庄村城中村改造,徐金凤一家到外面租房住,虽然离开西流湖的时间短暂,但心里的念想总特别强烈,一有空就想回去看。

[ 难忘“大水缸” ]

西流湖留在老郑州人记忆中的不仅是那难忘的美景,更难忘的是那甘甜的湖水,许多市民都是吃着西流湖里的水长大的。

过去西流湖是郑州人名副其实的“大水缸”,柿园水厂就建在郑上路与西流湖交汇处东南角。上世纪70年代,时任郑州市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王辉为了解决郑州市严重的缺水现状,带领市民在北郊的邙山头修建引水工程,市民以义务劳动的方式修建邙山提灌站,通过邙山干渠把黄河水引到石佛沉砂池,经过沉淀后再引到西流湖。柿园水厂直接从西流湖取水用于自来水生产,再输送到千家万户。

为了深入实施安全引水工程,减少露天输送造成的水源污染,2002年郑州市实施安全引水工程,改造由邙山提灌站至柿园水厂的输水管网,扩容石佛沉砂池,铺设从石佛沉砂池至柿园水厂的地下输水管网。经过12个月建设,2003年实现了邙山输水干渠改造工程完工正式通水。如今,西流湖已彻底失去了市民饮用水“大水缸”的功能,变成了供市民游玩的景观水储水区。

[ 变身城市公园 ]

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原西流湖的基础上打造常西湖城市生态公园,并将该项工程列入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工程。根据规划,常西湖城市生态公园绿地规划就达5.83平方公里,相当于26.5个碧沙岗公园。

常西湖城市生态公园一期工程北起化工路,南至中原西路,总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南区工程位于中原西路以北、郑上路以南、湖东路以西、凯旋路以东;北区工程位于化工路以南、郑上路以北、西三环以西、湖西路以东。坚持以生态性、因地制宜、人本性、节约型园林为设计原则。2013年下半年,西流湖公园南区便初具规模,率先向市民开放。漫步公园,湖岸以东设有半岛春苏、绿屿信步、雁舞滩等景点,湖岸以西主要设有花姿迷城、春山杏林、海棠烟雨等景观。园内将栽植大规格黄山栾、广玉兰、银杏、雪松、白蜡等树种共106种。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正逐步显现。这个“天然氧吧”已经形成了郑州“西部绿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