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4版:郑在巨变 郑州制造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显示发威 显示中原力量
飞船翱翔太空 刻下郑州烙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领军企业扬威全国]
中原显示发威 显示中原力量
[产业加速蓄势待发]
河南省IT产业园。
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裴其娟

从无到有,郑州电子信息产业起步十多年,培育了一批圈内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在群雄逐鹿的国内电子信息行业赢得了应有的地位,电子信息产业也成为郑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999年1月12日,高新区郑州中原显示技术公司大型彩色显示屏在悉尼2000年奥运会国际招标中,一举击败日本松下等8家国际知名电子企业而中标。这个消息让无数国人振奋无比。

而在更早的1998年,当不少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概念还很懵懂的时候,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进军这一新型领域。

靠传感器起家的汉威,是名副其实的业界领军企业,国内首批、河南省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2013年实现产值近4亿元。

同一时期起步的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因北斗同步授时系列产品扬威全国,使我国告别了北斗授权时接收模块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

中原显示、汉威和威科姆的辉煌只是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应用电子和信息安全产业已在全国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涌现了一批令郑州骄傲的企业,如思达科技的电子式电能表是国内第一出口大户,炜盛电子的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辉煌科技的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和智能电子负载系列产品居国内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50%。

[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四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郑州频频出台电子信息产业扶持政策,如对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项目、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项目,给予适当补助;对新引进的实际投资额在100亿元、50亿元和10亿元以上的项目,一次性给予的奖励最高可达1000万元。

201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年营业收入近200亿元,约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40%,初步形成了以应用电子产业为主导,信息安全产业为特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

2012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增长140%以上,增速位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1位,形成了以航空港区为主的东部板块、以高新区为主的西部板块、以金水区为主的中部板块和航空港区智能手机生产基地、高新区国家级信息安全基地、中部软件园、金水区科技软件园等特色鲜明的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也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根据《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到2020年,力争建成产业链相对完整、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基本形成以通信设备制造业、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为支撑,以应用电子、信息安全为特色,集成电路、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新的增长点快速发展的格局。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超千亿企业1家,超百亿企业3家以上,超50亿企业6家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特色中小企业为配套支撑的企业发展格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