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3版:郑在巨变 行业助郑 上一版3  4下一版
着眼民生锐意创新
持续打造“四个卫生”
沧桑巨变六十五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忆往昔:
沧桑巨变六十五载
我市卫生事业一路突飞猛进
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喜获全国十大医改人物。
郑州市获得中国医改政府支持榜。
医务人员携带心电监护仪到社区义诊。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张 岚 文 丁友明 图

核心提示

站在历史的节点回望,65年来,郑州卫生事业,就是一段在探索中破解难题、不断完善的奋斗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郑州,这座有着3600多年辉煌历史的故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85年被称为“医改元年”。从这一年开始,郑州卫生事业也踏上了改革探索之路。特别是近几年来,从鼓励医疗机构积极性到坚持医院的公益性,从郑州片医到医疗联合体探索,从改善民生健康到打造为民、效能、公平、和谐卫生。郑州医疗卫生改革探索的努力从未停止,郑州医疗卫生事业一路突飞猛进,让全市的老百姓享受到了越来越方便、快捷、廉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卫生数字很苍白

新中国成立前的郑州,社会经济十分落后,整个城市满目疮痍,百业待兴。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10年浩劫的影响,卫生事业和其他领域的状况一样,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医疗服务供不应求。

新中国成立前,全市只有5家医院,病床125张,工作人员145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健康,仅1949年就新增医疗机构7家,达到12家;新增病床102张,卫生技术人员新增419人达到564人,其中医师356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卫生事业迅速发展。1978年,全市拥有医院床位数5851张,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包括村卫生所)487家(不含省级)。1985年职工总数10190人,其中博士、硕士为零,本科631人,正高9人,副高53人;重点专科市级15个,省级特色专科为零。199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0个,覆盖总人数为15万人。

1978年,卫校在校学生101人,仅有4种疫苗列入计划免疫。1986年,门诊人数9939402人,人均费用3.38元;住院人数108947人,人均住院费用204.6元;固定资产6316.9万元、业务收入5829.1万元;政府无基础设施投入,设备投入48万元,专项经费686万元。

看今朝:

健康指数节节高

65年沧桑巨变,我市的医药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近年来,全市卫生事业成就斐然,令人瞩目。

卫生资源快速增加,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网络正在形成。截至2012年10月,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337家,村卫生室2707所,卫生技术人员56891人,每千人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分别为6.11张、2.50人、2.81人,市属医疗机构28个。2013年,全市9家二级以上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为9118张,比2010年增加30.2%;门诊人次474.44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47.4%;出院患者26.17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38.8%。

“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就医模式正在形成。郑州片医服务覆盖城乡人口840.61万人,全市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健康一体机,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158部数据终端,成功创建7家国家级、12家省级和20家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迅速发展。2006年9月1日,率先在全国推行新农合,提前4年实现全覆盖目标。 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34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81%。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增加到35种,补偿比例70%。全市114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75个村卫生所、20家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医疗科研创新高。2013年,全市卫生系统获科技攻关项目228项,科技成果奖53项,创历史最好水平;省医学科技进步奖13项,国家发明专利奖16项。举办学术交流278场次,引进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115名。

公共卫生能力不断加强。2013年,全市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人数227.9万人,心脑血管登记报告14942例,肿瘤登记报告5650例;创新实施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对公共场所等12大类7811家监管对象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卫生健康大讲堂累计开展3709场,受益群众达30.8万人。疫苗整体接种率达到99%以上,全市建艾滋病快速检测点106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102家,确证实验室7家。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郑州作为全国第一大省的省会城市和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创造了“无一例确诊非典病例、无漏治一例非典疑似病例、无一个医务人员被感染”的光辉记录。在抗震救灾、手足口病防治等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上成绩显著。

全市实现连续55年无鼠疫、25年无白喉、21年无脊髓灰质炎、10年无霍乱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7.97‰,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1.9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83‰,人均期望寿命超73岁。这些衡量国民健康水平的指标都是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成就的有力见证。

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表示,65年来,我们走过了艰难的医改之路;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前行,着眼民生创新突破,持续打造四个卫生,让全市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医疗改革成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