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虎衔的由来
《经典电影十八讲》
麦子无错
裴昌庙街29号
lh4679
lh468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虎衔的由来

连 航

过去做买卖的大都边走边吆喝,一来是为了道明身份,二来可以让买家知道所卖之物。但中医除了坐堂行医卖药之外,四处行走为人看病的不会像走街串巷的商贩那样吆喝(人们认为吆喝“治病”之类的话会给自家带来晦气),他们大都手摇一种扁状的铜铃,故称其为“铃医”、“走方医”或“走方郎中”,他们手中的铜铃被称为“虎衔”,又叫“虎撑”和“报君知”,起市招作用。过去人们一听到“虎衔”的声音,就知道看病卖药的来了。

“虎衔”就其形状而言,为扁状铜器,直径14厘米左右,上下都铸有八卦图饰,外侧留有半厘米的开口,中间有两枚铁弹丸。使用时将食指和中指插入响铃中间,借助拇指的力量,手掌快速晃动的同时,中间的弹丸在响铃中来回撞击,发出清脆震耳的响声,在寂静的山村或村寨,声音能传出很远。

虎衔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药王孙思邈有一次进山为人治病时,被一只猛虎挡住了去路。孙思邈一惊,准备搏斗,但他发现老虎俯伏在地上,只是张开大口,眼里露出哀求的神色,并不住地向他点头,像是向他哀求。出于职业的敏感,孙思邈带着惊奇,走近老虎细看,只见老虎喉咙里横着一根很大的兽骨卡住了老虎的喉咙。他想为老虎取出兽骨,却又怕虎性发作咬断他的手臂。忽然他想起药担子上有只铜圈,就取来放进虎口撑住老虎的嘴巴。老虎衔着铜圈时,他将手伸进铜圈中取出兽骨并在老虎的伤处敷上药,然后再取出铜圈。被治愈的老虎摇尾点头,表示感谢,随后转身而去。

此事传出后,“虎衔”便成了江湖行医人外出时的必备之物,后人逐渐将铜圈改成手摇的铜铃,一来是因为孙思邈用这样的铜圈救了老虎而没被吃掉;二来又可以作为行医的标志,表示自己是能医治老虎的药王弟子,郎中便把它作为保护自己的护身符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纪念孙思邈给虎医伤,唐太宗曾下令仿照“虎衔”制造大批“虎头环”。唐朝以后,工匠们用不同材料制造的“虎头环”用在大门、箱柜等不同物件上,既当装饰品又方便辅手。此后,民间则效仿中医虎衔护身的用意,把带有铁环的虎头装置,安装在大门上,俗称“虎头衔”或“虎头环”,有避邪、纳福的吉祥寓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