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呵护政府公信力
应从每个政府官员做起
“按摩不准熄灯”的关键是保证没有“保护伞”
名校肆意扩张不等于优质资源扩大
暴走大妈何以如此“暴”
“燕京学堂”计划
有协商方显进步
以严厉问责破解“屡审屡犯”
“超级中学”
有感恩才有这样的孝顺与报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燕京学堂”计划
有协商方显进步

“燕京学堂”计划

有协商方显进步

据《人民日报》报道,7月9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一场气氛热烈的对话在北大师生代表和校领导之间进行,围绕的主题,是不久前北大宣布启动的燕京学堂计划。这个旨在“培养未来领导者的精英团队”的人才培养计划,自5月5日宣布启动以来,因选址、学科设置等问题引发了各方争议,尤其是不少北大师生的质疑,一度使得北大陷入“风口浪尖”。

这样一项定位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高端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计划”,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燕京学堂选址静园的合理性,二是燕京学堂“中国学”的学科性质与设置的合理性。

针对第一点质疑,关于燕京学堂的选址,双方的争议颇为激烈。不少北大师生表示,静园六院是北大师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大家的情感寄托,而校方将燕京学堂选址于此,此前并未广泛征求过师生意见,如此仓促决策不仅伤害师生情感,更损害了师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不过,北大相关领导已经回应,选址问题还可以再商榷和讨论。

社会普遍关注的则是第二点质疑。根据官方介绍,燕京学堂为住宿制学院,是一个独立建制的教学科研实体机构。学堂将开设一年制的“中国学”硕士项目,包含“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考古”、“语言、文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律与制度”和“公共政策”6个方面的课程体系,主要以英文讲授,部分课程仍会使用中文。2015年9月,计划第一届学生入校,其中包括65名海外学生、35名大陆学生。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学”是一个高交叉性的学科,利用一年的时间,将这么多传统学科“一网打尽”,显然脱离于实际,脱离于教育教学规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求“博大”,难保“精深”,可能知识面会广一些,但是否能达到学术研究高水平的要求,答案不言而喻。具备文化语言优势的大陆学生尚且如此,我们真的难以想象不懂中文的海外学生究竟还能如何。创新也要尊重和遵从规律,尤其是教育,如果学科设置与培养目标不相匹配,相去甚远,那么不仅这项学科的设立毫无意义,而且还误了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

当然,一切都还是在讨论沟通阶段,无论“中国学”项目的命运如何,北大召开专题咨询沟通会,公开交流,直面质疑,征求意见,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的做法值得点赞。实际上,诸如燕京学堂的项目并非北大一家,北大所面临的问题,也在不少高校存在。对于大学管理者来说,有关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如何与师生建立起良性的商议机制,如何从这场争论中思考和汲取有益于高校管理改革的内容,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等,恐怕比某一个项目设置的意义更加深远。 宋 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