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4672
lh4659
lh468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鲁迅遭遇“模仿秀”

马 佳

1928年2月某日,鲁迅意外收到一位马姓陌生女士来函,说“自一月十日在杭州孤山别后,久没谋面了。前蒙允时常通讯及指导……”云云,搞得鲁迅一头雾水,他已多年没去杭城了呀?

先生是极认真的人,马上回函告诉这位马女士:自己十年未去杭州了,不可能在孤山与陌生人告别,你所见一定是个“伪鲁迅”。

不料3月中旬,两位女子径直到上海鲁迅寓所拜访先生,其中一人正是给先生来信的马湘影。经叙谈,方知前时与马女士在孤山会面的,确是一位自称“鲁迅”者。当时马女士并不知鲁迅地址,她是寄信到上海开明书店托他们转交的。马女士还拿出杭州“鲁迅”在苏曼殊墓旁写的四句诗:“我来君寂居,唤醒谁民魂?飘萍山林迹,待到他年随公去。 ——鲁迅游杭吊老友”。

读此“诗作”,鲁迅啼笑皆非了!这“诗”文理不通,浅薄无知,毫无品位,实在辱没了大文豪。为澄清事实,迅翁致函在杭州教书的学生许钦文,请他了解“冒名者”真相。

许钦文接信后,想起曾风闻鲁迅到杭的传言,也曾听说苏墓前有迅翁题诗。便约友人去孤山脚下的苏曼殊墓,但没见到题诗,想想是受雨水冲刷或被人擦掉了。又向学生打听,方知“鲁迅”就在西湖后边的松木场小学教书。

钦文怀着一种好奇心前往松木场小学,果然见到这位“鲁迅”。很巧此“鲁迅”也姓周,30来岁,瘦长脸,身着白衣,脚蹬芒鞋,上唇也蓄着“鲁迅式”胡须。当时正在上课,手里拿着教鞭。

那人自报了家门,许钦文却未告姓名,只说慕名来访。那人端出一副名人架势,还装出愤世嫉俗、怀才不遇样子道:“世事如此,只能隐姓埋名到乡下来教小学生了。”他还告诉许,自己写过一部小说《彷徨》,销了八万多册,但并不满意,还要另写一本云云。

许钦文问他还有哪些大作,他却说不出来。见他手舞足蹈、滔滔不绝的模样,很有点神经质,许便告辞了。这“鲁迅”还热心约他以后常来,他乐于赐教云云,与马女士所说如出一辙。

当晚钦文写信将这些情形报告先生。接许信后,鲁迅写了《在上海的鲁迅的启事》一文,登在1928年4月2日《语丝》第四卷上。文中说:“我之外,今年至少另外还有一个‘鲁迅’存在,但那些个‘鲁迅’的言行,与也曾印过一本《彷徨》而没有销到八万本的鲁迅无干……”

许钦文将这段见闻转告杭州教育界一位领导,请他劝阻松木场小学的“鲁迅”别再装蒜了。当年7月,鲁迅偕夫人许广平到杭州游览数日,还在著名的西泠印社淘了些拓本和旧书,去茶庄买些龙井。此行虽未公开露面,却受到各界热忱接待。先生虽为旧地重游,也有对那位“山寨鲁迅”回应的意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