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威尼斯·
美食、祈祷与爱》
别让电动车撞着
王国钦诗二首
软红可爱
筷子诗话
lh4665
lh466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陈七一

妻从市场买回炒米粉和半篮子青椒,将青椒洗净、剁碎、撒上精盐,待沥干控出水分,倒入炒米粉和凉白开,加盐调匀,盛入养水坛,十天半月,一道精致小菜便大功告成。这便是普通简约,无论喝粥吃饭、佐餐下酒,都堪称佳肴的辣椒鲊。

鲊,自古就是名肴。以鱼加盐等调料腌渍之,使久藏不坏,古代称为“鲊”。后来用作鲊的原料越来越广,飞禽走兽皆可,到如今,辣椒、扁豆、茄子等蔬菜都可做成鲊了。前几年,我到贵州尝过一道名肴,八宝小米鲊,是用小米为主要原料,以特有的糯竹蒸笼闷蒸而成,入口香糯细腻,回味绵甜。可见,鲊,已经进入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发展阶段了。

翻阅旧籍,始知“鲊”典颇多。汉昭帝钓得蛟,长三丈,命御厨为鲊,骨肉青紫,食之甚美。隋时,吴郡出鱼,每将鲤鱼切片,撒盐,压去水,摊瓮中,加拌有茱萸、橘皮与酒的饭于其上,一层鱼,一层饭,以箬封口,做成进贡的鲤鲊,一次就是四十陶罐。唐代鲊为常食,唐昭宗避乱逃到凤翔,取当地池鱼所做之鲊为菜。安禄山备受恩宠之时,常受御赐,有野猪鲊焉。

北宋年间,官员间送鲊成为风尚,诗人黄庭坚、梅尧臣曾为此作答谢诗。黄庭坚作《谢张泰伯惠黄雀鲊》,可见黄雀为鲊并非蔡京的首创。《清波杂志》卷五载:蔡府有屋三间,充栋皆是盛满黄雀鲊的坛子。遗憾的是,蔡京并没有吃到多少就倒台了。到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写道:“每岁腊中,家家造鲊,有宾客至,则设老酒、冬鲊以示勤。”足见鲊作为美食,已入寻常百姓家了,对此,《梦梁录》有细载。

明清以降,鲊进一步民间化。蛟不可多得,黄雀也非想有就有,材料开始多样化,多以菜蔬为之,也应了“归于平淡”的道理。如今不知道鲊的人肯定很多,不会做更是不必见怪了,但不知道韩国泡菜日本料理的几乎没有。知堂老人、从文先生都说过,民俗的整理非常重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食文化当然也在其中。

最后想起一个典故:陶母封鲊。说的是陶侃年轻时,在袅阳县为一名管理捕鱼设施的小吏,为孝敬母亲,将官鱼做成鲊,派人送到家中。其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对此,钟叔河说,健全的国民,有赖于健全的母教。这是题外话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