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威尼斯·
美食、祈祷与爱》
别让电动车撞着
王国钦诗二首
软红可爱
筷子诗话
lh4665
lh466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筷子诗话

陈永坤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这其中不但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更蕴藏着各显特色的饮食文化,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雅士喜欢以诗来赞咏筷子。

据《魏书》记载,有这样一则咏筷谜语诗:“眠则俱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脏不入已。”这首谜语诗活灵活现地从一个侧面刻画出筷子的使用特点,并使其人格化了。不过,境界不算高。

清代著名文人、美食家袁枚的筷子诗读来又是另一番风味。他写道:“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诗人以筷喻人,意味深长。这其中既有怜悯、同情之意,又具讥讽、挖苦之味。

明代诗人程良规的《咏竹箸》诗,为筷子唱了一首“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歌:“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诗人用拟人化的笔调,歌颂了筷子乐于先尝苦,再让他人享用,毫不吝惜劳累的品德。把筷子的功用和精神诙谐地表现出来。

宋代女诗人朱淑贞《咏箸》诗:“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

著名诗人、谜语家王礼贤也有一首咏箸诗:“君子形骸掌上轻,眼前馐馔仗提擎。嗜心汉鼎双枪将,染指琼筵众瘦兵。食德无亏忘自我,居家有偶不单行。生平忠信真堪范,何事代筹总讳情。”这首咏筷诗,可谓诗中有谜,谜中有诗,形象逼真,诙谐有趣。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我国的筷子传到了西方,外国的民间也产生了不少咏筷诗。例如德国有这样一则:“哥俩一般高,见面不讲话,讲话就顶嘴,顶嘴就打架。”生动准确地显现了筷子的功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