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威尼斯·
美食、祈祷与爱》
别让电动车撞着
王国钦诗二首
软红可爱
筷子诗话
lh4665
lh466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长记性的文武之道

张文明

长记性,是河南地方土语。什么是记性?汉语词典里没有。有的只是记事,记忆力。将其用作记性解释,也能说得通。不过,其内涵中所具有的“强制性手段”却体现不出来。这,恐怕也是汉语博大精深的缘故吧。

长记性,是从记事肇始。那天,我没跟父亲打招呼,就跑到小伙伴居住的农家玩,而且住了一宿,一夜没回家。怎么那么巧,偏偏那日河里淹死个小男孩,跟我年龄相仿。由于我是家中的独子,这一下可让家里人着了急!待我第二天走进家门时,老爹二话没说,照屁股上就是一顿胖揍。连平日最疼爱我的姥姥和姐姐都没替我讲情!父亲一边打还一边唠叨:“我叫你不长记性!我叫你不长记性!大人咋说,出去要给家人言一声,你就没耳性!”从此,出去干啥,我都对家人先禀报。算是长了记性。

等我为人父时,也用痛打教训儿子。我家临铁路机务段住。儿子七八岁时扒了火车,被邻居发现,火急火燎地告诉我们:“恁家的孩子在扒火车哩!”这一下,我和妻怕了。我将孩子弄回,放倒床上,妻扒开他的裤子,按住双腿,我抡起布鞋就揍。妻吼道:“打,给我狠狠地打!看他还敢不敢扒火车?”也就是那一顿痛打,如今已为人父的孩子提及此事来,仍耿耿于怀。虽说我俩打重了些,目的就是让他长记性,让他一下记了几十年!

长记性,其实是个教育问题。是不是都要以“武力”相加呢?值得商榷,也是见仁见智的。

中国民间有“狠打才能长记性”的观点。我也是这种观点的体验者、实施者。然而,时代不同了,再用“棒打出孝子,娇养无义郎”那一套,恐怕就不大合时宜。比如,先父教育我,也不是一味地棒打的。我这一生,挨打就那么一次,更多的是正面教育。我爱读书写字,是老先生讲出来的:“开卷有益。”“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促使我在学习写字上下功夫。

我对儿子也实施了说服教育。譬如毛糙。遥想当年我考学时,不把考题看完就答卷。结果,答非所问,名落孙山。

儿子也跟我一样,毛手毛脚。我拿自己的教训对儿子说:“答题时,别慌张,一定要看清题意,然后再作。作完后,还要好好检查,看有没有错。凡是越作越麻烦的,一定是自己给搞错了,这时一定要细心。”我的前车之鉴,给了他警示,他升学时,收到了好的效果。大概,儿子曾对孙女说过这档子事,孙女问我:“爷,我爸升学那一年,就他一人全市数学考了个满分?”我说:“是,就你爸一个。”我给她讲起了往事……

由此看来,让孩子长记性也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