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诗的杀伤力
黄土地长出的文学“诺奖”
绿萝之悟
白居易的追悔
《回首又见他》
qhq4612
qhq461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土地长出的文学“诺奖”

宋子牛

黄土地有过贫穷、苦难、兵祸连结,但它又是广袤丰腴的,长出丰登五谷、姹紫嫣红以及辈出的英雄、文学的硕果。

但诺贝尔文学奖却长期与黄土地无缘,这成为中国作家的一个心结。鲁迅、沈从文、老舍、林语堂、巴金等一批文坛宿将,无不与之擦肩而过。林语堂为“纪念全国在前线牺牲的勇男儿”,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的《京华烟云》,也仅获提名。评论家刘再复认为,西方不少汉学家喜欢巴金,“如果诺贝尔文学奖能授予他,倒是较为自然,至少中国作家群会比较服气”。遗憾的是,巴老也与之缘恪一面。

莫言2012年的获奖,是黄土地长出的硕大馥郁的文学诺奖之花,难怪中国作家一片欢欣鼓舞,兴奋莫名。贺词无不热情洋溢,几乎众口一词,扬眉吐气,一吐积愫。对于期盼很久也失望很久的中国作家,当然可以理解。祝贺传递的信号不言而喻:莫言是中国文学诺奖“第一人”。我注意到金庸先生的“与众不同”,他说:“莫言是第二个华人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个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很高兴,是值得庆贺的事。这证明中国文学创作已达到世界水平。”老先生的祝贺不惜多费几个字的笔墨,先来个“两说”,以正视听。

既然金庸不把莫言当作文学诺奖的第一个华人作家,那么,“第一个”是谁呢?显然是指高行健。高行健是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2000年他的小说《灵山》被认为“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获文学诺奖。他1988年出国定居,后加入法籍,所以他的得奖国内少有人知。高行健脱离了自己的国家,得了一个奖,这让我想起龚定庵的一句诗“科以人重科亦贵,人以科传人可知”。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对此也不看好:无法理解,为什么诺奖评委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高行健的作品不过是中等水准,中国还有许多比他更好的作家!还有论者说:生活施虐作家,作家施虐文字,文字施虐读者。不管是否名至实归,他的得奖同样靠的是“中国元素”,他讲的也是黄土地上的故事。

其实,最能体现“中国元素”的黄土地,还长出过一次文学诺奖,这位更早的“第三者”叫赛珍珠。甲午年仲春,江南烟雨,花事正盛,我与友人参观了镇江登云山麓的赛珍珠故居与纪念馆,那是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花木扶疏中,一位风华绝代的女作家,似微笑着从历史深处款款向我们走来。

1938年,把中文作为母语、有“半个中国人”之称的赛珍珠,靠写中国农村的小说《大地三部曲》获得文学诺奖,“她的文学作品促进了西方世界和中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使西方人能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她将《水浒》译成英文,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在美大受欢迎。赛珍珠曾在美国热情帮助过老舍、胡适、王莹、林语堂等文化名人。王莹按周恩来指示到美深造与宣传抗日,赛珍珠主持了王莹的《放下你的鞭子》《义勇军进行曲》等演出,并带头为中国抗战捐款。当然,她的作品也有倾向问题,这使一些文学大家不能释怀。赛珍珠先后在淮安、镇江、南京、庐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40年,“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的富于同情心的人”。

正要结束这篇短文时,传来河南籍作家阎连科5月27日获卡夫卡文学奖的消息,且是中国作家的“首次”。据说这个奖含金量很高,曾多次与文学诺奖得主重叠,被称为“诺奖风向标”。我真为河南老乡感到高兴。阎连科表示,还要“创造出一架文学的木牛流马”来。祝愿他好梦成真,早摘诺奖桂冠。如是,熠熠生辉的黄土地长出的文学诺奖,“中国元素”中,还将有“河南气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