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周生活必需品半数价跌
“我们的胡佩兰 永远的胡佩兰”
我省拟组建
国际会展集团
全市引进境内外
资金逾840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
完成1317亿元
郑州工业累计
增速首现两位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们的胡佩兰 永远的胡佩兰”
——四位报告团成员深情追忆“百岁仁医”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白岩松对话胡佩兰。
胡佩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
胡佩兰接过证书,成为我市年龄最大志愿者。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张 岚 文 丁友明 图

崇高的精神震撼心灵,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7月15日至21日,“我们的胡佩兰、永远的胡佩兰”——胡佩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青海、四川两省巡回报告。连日来,无论是在“世界屋脊”,还是在“天府之国”,“百岁仁医”胡佩兰老人的先进事迹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昨日,报告团回到郑州,准备赴辽宁、上海巡讲。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报告团成员,听他们深情讲述胡佩兰老人的感人故事。

长子胡大一:“母亲把时间都留给了病人”

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胡大一教授,作为胡佩兰老人的长子,和母亲的感情尤为深厚。

“母亲这辈子,最离不开的,是她的病人。”谈及母亲,胡大一愧疚地说,在北京生活50年了,而母亲来北京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劝母亲来北京,可以说是软硬兼施,但母亲就是不点头,说什么也不答应。

两年前的一个早上,母亲突然打电话给胡大一,说她想好了,再干两年,正好70年,就彻底退休,来北京找他。他心里明白,这是母亲的“缓兵之计”,只要在郑州有她的病人,甭说两年,3年后她也未必会来北京。

从记事起,母亲的生活就离不开给病人看病,听到周围的人说母亲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她对病人是真好。”胡大一说:“没见过母亲对病人发脾气,对病人失去耐心。”

“刚开始,我真的不理解,直到后来自己也成了一名医生,才真正理解了母亲。当医生,就要时刻想着病人;当医生,就要心里装着病人。”胡大一深情回忆,1947年夏天,母亲在潢川行医,身怀六甲。遇上一个难产孕妇,她不顾身子不方便,跟着病人家属就往信阳赶。当时正下大雨,道路非常难走,汽车也翻到了路边,忙乱之中,司机一不留神踢到母亲。母亲忍着疼痛,坚持抢救病人,终于把母子两条命给保住了。可当天夜里,不足7个月的二弟提前诞生了。

“母亲常说,当医生看病人要感情投入,要将心比心。看病要把心掏给病人,病人也会将心比心,理解医生。”胡大一说,母亲当了一辈子医生,坐诊时,始终坚持不看完病人不回家。她从来不允许自己的亲属,在她给病人看病时打扰她。更让他尊敬的是,母亲对病人的好,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或恩赐,而是对病人的责任心和爱心。

“母亲没有当过学会主委,也不是博士生导师,但她热爱临床工作,把时间都留给了病人。”胡大一说,每次看见母亲埋头写病历、记笔记,脸贴着脸给病人问诊检查,对他的触动都特别深。“我给人看病,可以坐着看,不用反复起来做检查;母亲给人看病,要完成大量累人的妇科检查,比我辛苦得多。”

“我将继承母亲的精神,做一个对得起病人、对得住自己良心的好医生。”胡大一说,母亲对病人的一腔赤诚之心,诠释了医学的真谛,也是留给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感动中国”对母亲的颁奖辞所说的那样,“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学生唐利平:“为病人燃烧生命”

每次打开手机,胡佩兰老人的学生唐利平看到屏保上和老师的合影照,鼻子总是酸酸的。

那是8年前她和老师在照相馆拍摄的,也是唯一一张和老师的合影照,老师还特意让写上——“师徒情深”。

每次看到这张合影,就让唐利平想起老师一辈子为病人燃烧生命的人生轨迹。

28年前,唐利平大学毕业,想拜胡佩兰为师。唐利平说,第一次见到老师就让她惊讶不已:那天上午老师一共看了46位病人,都是直呼名字。更让她感叹的是,在拨打病人电话时,老师不需要电话本,而是都记在了心里。

唐利平说,为了每天能在8点半赶到诊室,老师常常5点起床,简单吃点儿饭,就窝在沙发上,紧盯着电话。那个电话中有她和司机的约定,只要电话响三声,她就下去。遇到天气不好,劝她别去了。可老师一听就生气了:“这样的天气,病人还来找,说明他们很着急,我咋能不去呢。”

18年前,老师上门给一位病人看病,下楼梯时不小心滑倒了,摔断了三根肋骨,80多岁高龄的老师常常痛苦呻吟着,身子蜷缩成一团。可是一有病人打听着来找她看病,她马上就平静下来。

近十年来,老师患有多种疾病,腰痛、骨质疏松,腰间还缠着30厘米宽的钢板,但仍坚持出诊。2009年11月,下了一场雪,积雪足有几十厘米厚,可老师仍要去坐诊,无奈她们只得用轮椅推着老师,踏着厚厚的积雪艰难行走。刮风下雨的时候,有时司机去晚了,老师就会叫上保姆,一块儿冒雨到医院去。下班回家若有人来看病,她还马上折回。有一天,她在路上往返了三趟。

最近几年,老师90多岁了,每次给病人治疗、做检查,总要费很大的劲儿,大家就劝她由学生来检查。老师却说,病人大老远跑来,自己做检查,心里有底,对得起病人。

在离世的前两天,老师茶饭不思,身体极度虚弱,但一说起病人病情时,老师马上就来了精神。弥留之际,老师双手摸摸索索地拉过床边的白大褂,捋了捋两边的衣袖,将两只胳膊伸出来,示意学生们给她穿上……

唐利平泪眼婆娑地说:“第一次见面,老师就嘱咐我,要是只想着挣钱,就不用跟着她了;要真想着学医、治病救人,就留下来。如今,我多想每天陪着老师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多想再听到一句‘病人看完了,咱回家吧’!”

患者陈红:“老人待我比亲娘还亲”

对于患者陈红来说,要是没有胡佩兰老人,可能20年前她就不在人世了,更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1994年秋天,结婚多年不孕的陈红,好不容易怀上了,却不幸意外流产。流产后不断出血,在乡下治疗不见好转。

那时农村的医疗条件差,这种流产出血是能死人的。“我不能死,不能死啊。”就在快绝望的时候,邻家大嫂对她说:“妹子,赶快去城里找胡佩兰医生啊,她是个活菩萨,肯定能救你。”

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她赶紧往城里赶。因为不熟悉路,赶到时,老人已下班了,她忙拉住一位穿白大褂人的手,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医生,快告诉我胡佩兰的家在哪儿?我是找她救命的呀。”

找到老人的家,保姆说老人忙了一天正在休息。她的心一凉,像掉进了冰窟窿。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过来说:“闺女,是找我看病的吧?快进。”

这位老人就是胡佩兰。看到她脸色蜡黄,裤子上、手上全是血,老人拉着她就往外走:“闺女,别害怕;走,咱们赶紧去医院,打车去。”一路上,老人一直紧紧握着她的手,宽慰她:“这个病只要治疗及时,要不了命,做个清宫手术就行了。”

到了医院,老人没让挂号、缴费,直接进了手术室,仅半个小时,手术就完成了。晚上9时,老人又提着饭盒来到病房给她送饭。此后,老人开始给陈红调理身体。看完病,老人还请她去家里做客,让人给她包饺子吃。临走时,给了她一大包补品。

3年后,陈红生下个大胖儿子,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了,家里准备把老房子翻新。去看望老人时,她不经意就说了出来。没过几天,老人让她过去,把一万块钱塞到她怀里说:“闺女,盖房子可是个大事儿,得花钱,你别太忧虑了,这点儿钱你拿着。”

“除了娘对闺女,还有谁能这么贴心?”陈红说,可这声“娘”,她最终没有当着老人的面喊出来。

这么多年来,去看望老人,陈红从来没有给她带过像样的礼物,只有那些从田间地头挖的野菜。老人见了高兴,说:“这个好啊,绿色、纯天然。”

今年清明节,她带着孩子来到老人墓前,把精挑细选的野菜供上,扑通一声跪下:“娘,闺女看您来了。这么多年来,我没能叫您一声娘,您待我比亲娘还亲。”

社区医生陈启明:“敢担当的妙手仁医”

“在我眼里,她是老师,是前辈,更是一位妙手回春的大医。”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启明说,28年前,听说胡佩兰老人退休了,于是登门恳请老人到社区坐诊。

“你请我去,目的是啥?”老人问,“要是叫我去看病,我就去;要是叫我去挣钱,那我就不去了。”

陈启明说,老人来后,医院妇产科各种疑难杂症都能治了,就连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子宫全切手术也可以做。

2007年,医院拆迁,压力很大。“现在连工资都发不下来,我真不想干了。”在医院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陈启明把困难告诉了老人。老人鼓励他说:“别放弃,只要病人来,咱就要坚持下去;只要能给病人看病,我就永远跟着你。”

有了老人的这句话,陈启明信心百倍。就这样,靠租来的房子组建了现在的中心,队伍不但没有散,反而增加了一倍,业务科室比以前更红火了。

陈启明常感叹:“能与老人共事20多年,真是最大的荣幸。”让他记忆更深刻的是,1990年的一天,听说老人收了一位宫外孕病人,他有点担心,因为宫外孕是很危险的疾病,一旦大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

刚到病房几分钟,病人红润的脸庞就开始变白了。“是不是大出血了?”他的心立即提到了嗓子眼儿:“主任,转诊吧。”老人却严肃地说:“转诊,到不了医院人就没了。准备手术,一切责任,我承担!”

他被老人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震住了,立即通知麻醉师,让病人进手术室。当把病人的腹膜切开时,鲜血哗地涌出来,他急得满头大汗。

就在这时,老人从容地把手伸进病人腹腔里,果断地说:“捏住了,抽血吧。”原来,在血呼呼的腹腔里,老人一下子就捏住了输卵管上的出血点。

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一传十,十传百,病人越来越多。为满足病人的需求,老人从每周坐诊改成了6天,平均一天看30来个病人,最多一天看了70多个。

如今,老人走了,却在病人心里留下了永远的温暖。她的学生、她的儿子,以及更多的医生志愿者,汇聚在“胡佩兰爱心诊室”,传承着老人的医者仁心。

大医有魂,生生不息。陈启明说:“老人在这里一干28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今年64岁了,还没有退休,也准备像老人一样,干上一辈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