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不朽的钢琴家》
苏小妹不盲从名家
你能叫出几个名字
敬惜流光
老庙岗
伤感生命的链环
请善待您的灵魂
qhq4721
qhq472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请善待您的灵魂

程勉学

在这个世界上,论凶猛人不如虎,论奔跑人不如鹿,论攀岩人不如猴……可人为什么却能主宰这个世界呢?我想答案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人有一个能够思想的灵魂。英国作家王尔德有句名言:“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媲美。”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人物质生活的必要,但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却在于人有内在的灵魂生活。作为有灵魂的人,由于内心灵魂的高洁或污浊,才分出了好与坏,乃至高尚与卑劣。

1832年春的一天,德国作家歌德同朋友埃克曼一起看日落,他感慨地对朋友说:“(人的)生命就像太阳一样,我们看见它落下就以为它消失了,但事实上,它并没有消失,它仍在放射光芒。”3月22日,歌德生命垂危,在咽气之前,他仍大声说道:“光明……再多一点光明!”这句很有“歌德风格”的话,被后人奉为临终遗言保存了下来。在他看来,向往光明的灵魂生活,要比他的生命更宝贵更重要。19世纪末的一天,法国雕塑家罗丹邀朋友茨威格参观他的雕刻室,可他带着朋友茨威格一进工作间,就对着一个女性的半身塑像出神,眼睛里放着光芒。一会他欣然微笑,一会眉头紧皱,一会他又捏点儿泥加到塑像身上,然后又轻轻抓掉一些。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从没有同朋友茨威格说一句话。直到大功告成感到满意时,他才突然想到客人的存在。“对不起,先生,我竟然把你给忘了……”显然是刚才的失礼使他感到非常过意不去。以上这两则被传为美谈的小故事,充分表现了前贤先哲们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高于爱一切,把内在的灵魂生活看得比外在的物质生活更高更重要。

其实,无须举这些名人的事例,就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亦会闪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譬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宋爱华老师,1993年从河南省群艺馆退休后,不坐享清福,却和丈夫吴子超携手办起了省少儿艺术团爱华曲艺班。宋爱华夫妇像待自己的亲孙子孙女一样,免费为孩子们传授曲艺表演技能,从而被人们誉为“中州曲艺育花人”。在宋爱华夫妇不辞劳苦地培养教育下,“爱华曲艺班”曾多次参加各种类型的曲艺大赛并获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天津举行的全国“红旗渠杯”少儿艺术大赛上,年仅8岁的李少武小朋友演唱的快板书《方晓岚教子》受到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二等奖。小少武刚从舞台上走下来,就被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一把揽在怀里,亲着他的小脸问:“小宝贝儿,你这是跟谁学的呀?”小少武用手指着宋爱华稚声稚气地说:“是跟宋奶奶学的!”

笔者慕名,在省戏迷协会秘书长刘建勋老师的引荐下拜访了宋爱华夫妇。宋老师告诉我,孩子的那颗童心,就像嫩绿的荷叶上滚动的露珠,清澈鲜亮……能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灵魂有了依托,生活就充实,心情就快乐!不过,据我观察,现在仍有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生活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却将眼光和精力投向了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一个终日忙碌不止的躯壳,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无疑是件可悲的事情。在这里,我不禁要向人们提个醒:请善待您的灵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