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掌故
知味
商都钟鼓
名人轶事
新书架
郑州地理
文史杂谈
随笔
lh482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史杂谈

古代的“公务员”

(3)

许昌浩

在唐代都城长安的官署里,共有内官2600多人,他们又分为常参官和非常参官。常参官就是每天必须面见皇帝的职事官。一般在五品左右才有资格。人数大约有近千人。官街鼓一般会在当天的早上五点左右响起,而散居长安各处的官员们当天会起的更早。因为如果迟到或无故不到,一月白干不说,乌纱帽可能都会玩完。早朝一般在六点半至八点半举行,之后官员们会到各自岗位办公,处理完相关公务,下午三时多就会下班,在沿路商贾百姓们的注视里回到自己的家中。非常参官们不必日日早朝,相对就显得清闲些。

细算一下,唐人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和今天相似。有学者考证,今天关中许多农村,人们在劳作之余,早上九点吃早饭,下午两三点吃午饭,很可能就是唐朝遗留下来的作息习惯。

当然这些官署也不能一走而空,每天下白班直到晚上通宵都要留人值班,这和我们今天许多单位的做法类似。皇帝白天和朝臣所拟定的军国大事,许多要在晚上列出相应文件,所以一些重要部门的夜班就更为重要。如同今天机关公务员夜晚加班赶材料一样,要熬夜,要值夜班。

夜班可轮流换值,一些官员值夜班与否以及值多长时间可视官阶及公事要紧程度而定。中宗景龙三年(709年),有姓苏的父子二人同在中枢为官,因此常常同值夜班,儿子后来上疏请放自己出外为官,皇帝惜才,没有批准。

值夜班的官员,白天已上了一整天班,通宵之后,还要继续上白班。有的甚至接连上多个夜班,连轴转非常辛苦,常常就有“过劳死”的!

上夜班如果有两三个人陪伴,自然不会寂寞,如果一个人,就显得孤单冷清。所以没事时,官员们就靠作诗打发,或将诗稿送往其他有人值夜班的官署,唐诗中有很多这样的应和酬答之作,朝廷对这些官员自然也有优待,发给他们枕被以供睡眠,还根据时令的不同赐衣赐食。

当然如果家中有事,夜班也可请人代值。开元二十年(732年)九月二十日,某部门轮到一个叫梁升卿的人上夜班了,可是第二天恰逢他父亲忌日,就想让同事元彦冲代自己上。元彦冲正和朋友聚会喝酒,不愿意去。梁升卿只好将具体情况写个条子,恳求其代劳,自己就回家了。结果元彦冲喝醉,没有按时到岗,宦官又正好拿着皇帝的命令来问事,发现衙门里没人,回去一禀报,唐玄宗很是生气,随即将元彦冲贬到郐州任刺史,梁升卿贬到莫州任刺史,这俩人都为自己的玩忽职守付出了代价。可见唐朝的国家“公务员”纪律还是蛮严格的。

官员“治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比比皆是,于是历代王朝都重视“治庸”,尽管多数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