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郑州“地片”——硝滩
古代的公务员
《释名》《广雅》
《白虎通》
千里之行 (国画) 刘大为
《农民何谓》
菱角耙打野菱
古诗词中觅理趣
语必关风始动人
书法 王永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语必关风始动人

宋子牛

明代白话文学大家冯梦龙说得好,“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但现在有些专家恰恰相反,不仅言不及义,无关民风社情,甚至出言“乌龙”,绕来绕去,云山雾罩,让人不明底里。

不过,真能“乌龙”出水准,成为一种语言艺术,也不容易。央视娱乐栏目主持人老毕点评时,有时会冒出“不知你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之类的“乌龙”话。“是”“还是”表意本应相反或不同,他却将“还是”重复为“是”的内容,意在打破惯常思维,收出其不意之效,为现场甩出“笑弹”,活跃气氛。这种“乌龙”是一种幽默一种境界,似乎“绕”出了新的意趣,常被借用为搞笑手段,屡试不爽。

并非所有人都能说“传远”而“动人”的话,特别是在“关风”问题上。有些号称经济学家的人,就只会说“乌龙”话,且越说越让人听不懂,让人怀疑其出发点与动机是否有问题。他们在论及相关经济话题时,往往发出有悖常理的惊人之论,诸如“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拥堵是城市繁荣的标志”“改革首先是要取消发改委”“改革要利用腐败和贿赂减少再分配障碍”“小康就是拥有两套房”等,就属这类“乌龙”话。虽然这些荒唐话有被放大的成分,但确实是某些号称经济学家的人所说,则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云山雾罩,不是正言反说,也非故作惊人之语,反映的是他们与主流认识背离的真实想法。如此解读“腐败”“拥堵”“小康”,可谓别出心裁,叫人大跌眼镜、屡屡“晕菜”而不敢恭维。

针对社会分配不公、收入两极分化现象,有所谓“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根本不存在两极分化”,说“两极分化是荒谬的”。这种颠覆人们基本认知和判断的荒谬论调,也太失水准,忽悠得太离谱了吧。连基本现实都无视,谈何立言?怎么不去听听老百姓的看法呢?他们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 何以如此?不是这类“经济学家”太弱智,而是屁股决定脑袋,他们坐到了既得利益者一边,替“特殊利益集团”辩护,代表利益集团在发声。难怪谬论一出即遭到有良知的专家学者的迎头痛击,自然也荣登了门户网站的“民愤”排行榜。

关于人所共怨的公共道德问题,前段也有专家报上撰文,称“中国社会未出现道德滑坡”,一时令众人瞠目。果真如此吗?南方某报报道,西部某县骗人做矿工后杀害索赔已成“产业”,一赵姓团伙就杀死近30人,其中吴姓男子竟然图谋将亲哥骗至矿上杀害。因为担心被查,现在杀害的多半是团伙中某个成员的亲属,以便于索赔。这岂止是道德下滑,而是已堕落为犯罪,蓄意杀人甚至还形成了“产业链”。说这些地方社会道德已下滑到最危险的时刻,绝非危言耸听。

面对公众,事关民生,某些专家学者,尤应放下身段,学会新的表达,用通俗晓畅的语言与人们交流。而不是故作高深,自我陶醉,一脸深沉状,让人听不懂。更不应丧失社会良知,掩盖真相,为丑恶张目。还是珍惜羽毛,多多为民请命、代言解惑,说些言近旨远、“语必关风”传之久远的话,少点欺世谎言、“乌龙”神话,以免为人所不齿。要不然,就干脆闭上嘴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