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散文
民间传说
文苑撷英
随笔
lh48156
lh4814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间传说

嵩门待月

李 波

法王寺位于嵩山南麓,背后是太室山,两边有峻岭。寺东有两座山峰,嶙峋突兀,相对耸峙,形状如门,故称“嵩门”。每逢中秋佳节夜晚,一轮银盘似的皓月,从这半圆形的门洞中徐徐升起,不偏不倚,正处在这两峰当中,好似玉镜嵌于架中。皎洁的月光,使苍翠的群山披上一层银装,景色美妙,引人入胜。自古以来,每逢中秋佳节,四面八方的人们,手提花灯彩龙,携带名酒佳肴,邀朋会友,云集嵩山腹地。坐在法王寺大殿的月台上,高谈阔论,饮酒欢歌,饱览胜景,直待月出嵩门。待到时过三更,银月西斜,游人还留恋在此,不舍离去。故有诗句赞曰:“嵩门待月不忍归”。

明朝洪武年间,上堂郑大原游完中岳,赏罢此景后,挥毫疾书,赋诗赞颂:

嵩门胜迹冠中州,幸此登临值仲秋。皓魄悬挂苍谷口,清光满射碧山头。

抵圆暂息卢劳梦,民社宁忘国计忧。徒倚欲归情不厌,松涛钟韵两悠悠。

传说很早以前,嵩门待月胜景东边的山谷大石洞中,住着一位姑娘,名叫“毛妮”。石洞南相隔一座山峰,有个山坡,那里住着一个青年小伙子,名叫“好汉”。当初他们两个都是给财主当奴隶,后来被财主剥削得没有办法,两个人半夜里逃了出来,途中产生了爱情,两个人发誓再也不回财主家。由于怕财主发现,他们一个住南坡,一个住北洞,白天两人上山育“参苗”,夜间两人再于峰顶相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勤劳恩爱的行动感动了天神,天神在八月十五日晚上,一剑把山峰辟成个门。月亮就藏在圆门的山后边,等毛妮与好汉相会的时候,银盘似的明月,就从圆门洞里徐徐升起,给两人照明引路。从那时候起,人们称毛妮住的地方为“毛妮洞”。称好汉住的地方为“好汉坡”。两人会面那个辟山处叫“嵩门待月”。毛妮与好汉育的“参苗”称为“嵩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