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散文
民间传说
文苑撷英
随笔
lh48156
lh4814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苑撷英

秋赏桂花诗

陈永坤

秋风阵阵,桂花盛开,艳溢香融,天芬仙馥。历代文人墨客,以桂入题,辞彩华美,意境清幽。

唐代李白的《咏桂》诗:“世人种桃李,多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全诗采用比兴之法,托物言志,以抒发诗人洁身自好、蔑视权贵的情感。

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桂花幽香,明月皎洁,冷露无声,诗人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情思悠远的秋夜望月怀人图,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怀想。

北宋苏轼的《天竺山送桂花》诗:“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全诗采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寄情于物,则情因物显,物缘情深。诗中既刻画出天竺之桂的风姿,又把自己的人格和思想感情融入其中,用笔细腻,措辞委婉,韵味无穷。

北宋诗人邓肃的《岩桂》诗:“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芬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诗人以极为珍贵的龙涎香作为类比之物,就连它都不敢香于桂花之前,由此可知桂花之香了,全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令人叹服。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的《木犀》诗:“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一树银桂在月色的笼罩下,悄然伫立于书房窗外,淡雅的馨香袅袅飘来,渗透肺腑,令人心舒神怡。

南宋范成大的《木犀》诗:“月窟飞来露已凉,断无尘格惹蜂黄。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诗人将神话里的月中桂和眼前的月下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桂花抹上了神奇的色彩。细腻工致的描写把桂花的色、香、形和内在品格都绝妙地表现了出来,尤其是诗的最后,巧妙地以桂花的别称九里香镶嵌其中,一语双关,天衣无缝,既赞美了桂花之香,又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愫。

南宋朱熹的《咏岩桂》诗:“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诗人以朴实简短的文字,把野生岩桂的生态习性、物候表现以及挺拔的主干、层叠的枝叶和稠密的花朵,描绘得淋漓尽致。

清代谭嗣同的《桂花》诗:“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一句“惆怅遍江城”,壮士忧国忧民情怀跃然纸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