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博古斋
《一战简史:
帝国幻觉》
知味
度词·月下望
民俗
散文
lh48150
lh4814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俗

中秋请月姑

北 风

在我的故乡平原,中秋节的民俗众多,但让人感到最神秘、最有意思的当属“请月姑”,也就是民间传说中月亮里的嫦娥。

中秋节那天,家家户户早早吃了晚饭,准备祭月、拜月、请月姑。

祭月是每家每户单独进行的节日活动,只要月亮一出来,每户人家就在自家院子里摆上供品进行祭月。

拜月则是群体活动,全村男女老少齐参加,到野外空旷地方上香火、竖香杆。

请月姑的主角则是中老年妇女,整个活动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请月姑必须是在祭月、拜月后进行。那时,银盘一样的月亮挂在天空,热闹的夜晚已逐渐安静下来,这是请月姑的最佳时辰。

请月姑的地点一般选在庭院比较宽敞的人家。院子要提前洒水,用笤帚打扫得干干净净。

当年我家附近的婶子大娘们把请月姑的场地选在我的邻居三婶家,因为她家的院子不但宽敞,而且三婶是个爱干净的人,人缘也好。

待家里祭过月亮,只有三叔去村外的打麦场里和乡亲们一道“闹”,三婶和她家比我大两岁的女儿美如则忙着设祭台。祭台是她家的那张祖传下来的老式大方桌,是晚清时期的产物。我母亲也会提前过来帮忙布置。

大方桌摆在院子当中,上面摆着鲜艳的红头绳、缎子面的绣花鞋、红布、红鸡蛋、银簪子等首饰,桌子中间还摆放一盆刚刚从老石井打来的清冽的井泉水。水里面立着美如姐常用的那面长方形镜子,镜面要正对着皎洁的银盘一般的圆月。等婶子大娘们到齐后,请月姑就正式开始了。

请月姑不能有男人在场,否则月姑就不肯光临。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当时只有七八岁的我,透过篱笆墙不出声息地静静观看着这奇妙的一幕。这时,大家齐齐面朝月亮跪着,只见在街口住着的八十多岁的槐树奶奶(因为她家门口有一棵百岁老槐树),拿着一把那时农户用于锁门的旧式老铜锁,这时婶子大娘们把它视为“天锁”,只听槐树奶奶口中念念有词,并对空把“天锁”打开,象征着天门被打开了,月姑就可以下凡来到人间了。

桌子前面,由美如姐和一个叫娥子的姑娘托着一个荆条编成、没有用过的簸箕,再用新扎染的家织粗布盖着,中间插一根筷子,筷子上挂着开“天锁”的两把钥匙,钥匙上系着一根红绒线。

这时,面朝月亮跪着的大婶大娘们,齐声诵道:“月姑姐,月姑姨,请下月姑谈天意,门口一口井,请下月姑照水影;门前一洼塘,请下月姑玩一趟;绣花鞋,任你穿;银簪子,任你选……”簸箕里的筷子上挂着的两只铜钥匙,因为托的时间长了,手会发抖,于是就在抖动中相互碰撞,发出“笃笃”的脆响,这就意味着月姑下凡了,“笃笃”的脆响是它裙子上的佩环在走路时发出来的。

接着,人们纷纷向月姑祈福。“月姑在上我在下,我家何时添娃娃?”“月姑月姑发慈悲,我儿何时把家归?”“月姑月姑求求你,我儿何年把妻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