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民俗
博古斋
新书架
郑邑旧事
文化漫笔
随笔
lh48146
lh4814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漫笔

上善若水

润物无声

——谈舞剧《恰同学少年》

梁焕

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的年度重磅舞剧《恰同学少年》在京首演,广受好评。

《恰同学少年》讲述的是五四前后青年毛泽东探索救国之路的一段故事,主演是近期颇受关注的舞者张傲月(饰毛泽东)和唐诗逸(饰杨开慧)。舞剧分序幕及正剧四幕八场,序幕为背景交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青年为救国的百年奋争,第一幕到四幕分别是:一、韶山冲:讲述毛泽东从在家苦读到外出寻求救国道路的心路。二、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在湖南师范的求学经历。三、督军府上:年轻学子与代表顽固势力的湖南军阀的斗争。四、风华正茂:毛泽东到北京寻求救国道路及回到湖南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最终走向成功。中间伴随了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辅线。

老一辈革命家的救国奋斗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表现这段历史的教材、回忆录、艺术作品不可胜数。老故事、老套路、老手法,既省事又安全。可一成不变的作品,怎么受到社会主流文化关注,抢占主流文化市场呢?

舞剧《恰同学少年》能够不落前窠,把握当前主流艺术欣赏特点,以年轻人喜爱的舞蹈语言讲述,既有美不胜收的青春叙事,又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编剧遵循舞蹈表演规律,创造性地选取既有代表性又有可舞性的历史片断来进行表达,不仅反映出编导演人员出色的创新能力,也为这类历史题材的创作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比同类题材,不同以往对宏大场面和细节真实的孜孜以求,《恰同学少年》只有几个有限场景,既表现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又适合舞蹈戏剧冲突的集中表达,使舞剧内涵丰富且极具张力。从舞美设计到背景音乐,从服饰造型到形象动作等各方面基本上体现了历史现实和当前主流舞蹈美学思想的完美融合。没有沉闷单调的说教,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上,也没有一般人对舞剧内容艰深、程式化表演晦涩难懂的固有印象。舞蹈背景与舞蹈造型动作干净清新,美轮美奂,以与时俱进的舞蹈美表达了主题。

舞蹈虽然起源于生活,但是舞蹈的欣赏需要一定的美学门槛,舞剧更是艺术殿堂的塔尖,是被称为只有少数人能够欣赏的“阳春白雪”类的高雅艺术。在互联网时代青年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行为与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微博微信的流行,读图时代的来临使得艺术欣赏进入简单的“短浅快”,经典名著读少了,戏剧舞蹈艺术欣赏者少了,而手机140字的段子多了。高雅艺术面临严酷的挑战,不争夺青年市场,不打入艺术主流市场,不被当前大众接受,就面临从高端到边缘而逐渐没落消亡的结局。所以舞蹈艺术也必须研究年轻人的爱好与欣赏特点,创作出适合年轻人接受和欣赏的作品。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传播源。舞剧《恰同学少年》的男女主演都是在青年观众中影响较大、粉丝众多的舞者,这不仅在舞蹈完成质量和艺术表现力上有了保证,更由于粉丝们的主动传播,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舞剧排练时就受到网友们的跟踪关注,对这个舞剧的网上讨论也日渐增多。一些排练进程中的剧照也不断在网上传播。

舞剧《恰同学少年》的成功,在于从历史真实中艺术地选取了高可舞性高表现性的场面;舞蹈风格清新明快,符合当前主流欣赏爱好,取得了高雅艺术与大众欣赏的平衡;使用优秀舞者主演实现舞蹈意境与思想的完美表达,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舞剧推广和社会化营销。以上三点,也是以后舞蹈等高雅艺术走向大众的可行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