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民俗
博古斋
新书架
郑邑旧事
文化漫笔
随笔
lh48146
lh4814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邑旧事

乾元街往事

(下)

王瑞明 郭增磊

贫民残废救济所

贫民残废救济所位于乾元街东南隅,占地7亩。在冯玉祥将军的倡议下,由郑州市政府工务科于1929年6月设计兴建,共建房64间,专门收容流浪街头的乞丐和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

因郑州一带多次经历军阀混战,加之灾荒较多,出现了大批的流浪人员、乞丐和残疾人员。他们生活极其贫困,不得不露宿街头,常为一日三餐发愁,随时都有因挨饿或疾病而死亡的可能。其中一些人为了能活下去,不得不铤而走险,进行诈骗、盗窃、抢劫等不法行为,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贫民残废救济所的设立,使这些穷困者得到了救济,生活上基本得到保障,社会秩序也因此得到安定。此举既获取了流浪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由衷称赞,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乾元街75号民居

据有关郑州传统民居的史料记载,乾元街75号院内有一处始建于清末民初,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主楼坐北朝南,面阔6间,进深2间。为两层单檐硬山带前廊的建筑,覆灰瓦顶。一、二层前廊在墙体开券洞相连通。整座建筑仅有两根前檐柱,柱头使用带有河南地方建筑手法的“T”形平板枋和大额枋。小楼的门套、窗套形状有点像豫西的窑洞,又有点像罗马的拱门。虽经过百年风雨,但小楼的山墙、屋檐、木椽、柱子保存完好,仍能看出当年建筑物的辉煌。

乾元街75号院曾被列入“郑州市第一批优秀近现代保护建筑名录”。入选理由为:此民居建筑在建设上受西方影响较大,为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式。屋顶采用中国的“坡屋顶”,门、窗等细部构件则采用西方古典建筑式样,顶部采用“三角屋顶”式样。并在建筑材料中出现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构件,可谓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有明显的欧洲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建筑风格。细品这座郑州历史遗存的民居建筑,总会让人感慨不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