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新农村 上一版3
与夜相伴“动检人”
移民老人的新生活
新郑市农委打造群众满意基层站所
六部委发《意见》
减轻农民负担
新郑市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观音寺镇
举行土地流转及小麦种植培训
wyb495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移民老人的新生活

本报记者 陈扬 高凯 文/图

聊聊天、散散步,伸伸腿、跳跳舞,偶尔到敬老院的菜园子里帮帮忙,再就是去新蛮子营移民新村“串门”打打纸牌,这就是新郑市梨河镇敬老院院民简巧云老大娘现在的生活。从淅川来到新郑后,五保户简大娘顺顺利利地直接“落户”敬老院。别看她现在已经82岁了,眼不花、耳不聋,口齿清楚、腿脚利索,自己能骑着三轮车从敬老院到蛮子营移民新村横跨3里地每天跑上一趟,和记者聊天还能开玩笑:“俺现在可是地地道道的新郑人,新郑话说得可‘溜’了,在敬老院周边村子认识了很多‘老姐妹儿’了,我还带她们去俺新村遛弯,我一天能跑几个来回!”

“敬老院里像我这样老是往外跑的人不多,可没少让院长操心。”简大娘笑着说,“敬老院地方挺大的,吃得好,住得好,但是我就是坐不住。刚开始总是有人陪着我出去,后来慢慢地,大家都知道我只是在周围转转,不会远去,一般不在敬老院,就是在移民村。”

“平时老人出去的话需要通知下工作人员,有必要出去的话都会有专人陪同。敬老院不是用一个院子限制老人自由,而是用一个院子营造家的温馨。但是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安全是首要的。”该院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64岁的陈新军也是淅川移民,和简大娘一样,搬迁过来后,直接来到了敬老院,至今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整整三年。“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一周七天,中午饭顿顿不重样儿,吃饭还有菜单(食谱)。衣服不用洗,碗不用刷,整天就是吃好、喝好、玩好,要不是来了新郑,不是过上这种好日子,我这把身子骨恐怕早没了……”

从第一批南水北调移民来到新郑,至今已经过去了4年,一直以来,新郑市以“服务民生”来“稳定民心”,让移民群众共享新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所有移民群众的孩子都能接受包括高中在内的十二年免费教育,60岁以上移民老人都能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困难群众享受到了农村低保政策,多次组织开展送温暖、送健康、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就业、送平安等服务活动……在移民群众心里,新郑早已成为他们温馨的家。

图为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在为两位老人修剪手指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