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散文
新书架
知味
博古斋
掌故
随笔
lh4a1
lh496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伫立在契诃夫墓地

张健莹

今年是享誉世界的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想起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长眠的契诃夫,想起我曾经的拜谒。

新圣女公墓长眠的都是对俄罗斯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伟人,每个墓碑都在向世人讲述伟人的生命故事。这里不像是让人祭奠的墓地,更像解读生命理解生活净化灵魂的教堂。

公墓的墓碑是形象各异的雕塑:熟悉的赫鲁晓夫头像镶嵌在黑白各半的大理石中间,言说着他的是非功过;曾到中国演出过的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的墓碑是和真人等高的浮雕,白衣白裙是舞剧中白天鹅的形象;曾经激励过一代中国人的卓娅和舒拉,卓娅深灰色的大理石雕像再现她英勇就义的姿态,被誉为灵魂在天堂口的歌唱;舒拉的头像满是坚毅。

契诃夫呢?这位和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契科夫的墓碑在哪里?

先寻到的是俄罗斯文学巨匠果戈理的墓碑,墓碑上果戈理依然是他传统的形象,有几分庄重有几分诙谐,不由人想起他的喜剧《钦差大臣》和他的小说《死魂灵》。

再寻再找。

原来和果戈理墓地毗邻的就是契诃夫的墓地。

墓地用黑色盘花的铁条围栏,墓碑像一个白墙黑顶的小屋。没有契科夫的塑像,只有一块瓷青色的石碑刻着他的名字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和生卒年月。再仔细往上看,墓碑上深色的方框上有波浪和剧场幕布的图案,那是在讲述契诃夫出生在伏尔加河畔,曾就职于莫斯科艺术剧院。

伫立在这墓地。

还是童年读过他的《凡卡》,九岁的凡卡离开了亲爱的爷爷,被送到一家鞋铺当学徒,在圣诞节的前夜,他给爷爷写了一封信,恳求回到爷爷身边,因为他在这里睡在过道里,常常吃不饱常常挨打。写好了信他郑重地在信封上写着:乡下,爷爷收。他不知道爷爷根本收不到这封信,而他怀着美丽的梦想睡熟了,梦中是爷爷的炉灶还有他念念不忘的狗。还有同样的《渴睡》,十三岁的小姑娘瓦尔卡已经是小保姆了,她整天摇着摇篮里的小娃娃,小娃娃还是整天整夜地哭,她不停地被主人吆来喝去,累得要死,她终于明白原来都是这个小祸害,她毫不犹豫地掐死了娃娃,高兴地睡着了。她醒来呢?伤心的结局久久不能释怀。

后来,读他的《变色龙》、《第六病室》、《套中人》。再后来,有幸看到他的戏剧作品《樱桃园》《海鸥》,逐渐体会了他创造的风格独特的抒情心理小说和戏剧,他往往截取生活的片段选取精巧的生活细节,做真实的描绘和刻画,抒发他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完全用客观的描述,他相信读者和观众的想象力理解力。他笔下永远书写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读他的小说看他的戏剧会感觉他作品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会感觉作家是个很好很好的人,会倍加崇敬他热爱他,也理解永远的契诃夫意味着什么。或许因为他曾经学医,是契诃夫医生,他的作品就像医生开出的良方,他想治愈满身疮痍的社会。

伫立在契诃夫的墓地,用他塑造的人物填补他墓碑的空白。凡卡、瓦尔卡、变色龙警官奥楚蔑洛夫、套中人普里希别耶夫、第六病室中的莫谢伊卡····· 他一生写的几百篇小说上千个人物哪里是小小墓碑能铺排得下?

忽然想到,契诃夫的名言:天才的姊妹是简练。莫不是筑碑人由此受到启迪,才筑下这样独特的墓碑?留下了足够的空白由人填写,填满了他笔下人物的墓碑该有多么独特多么厚重。

记得在我伫立墓地的时候,又来了一群中国游客,导游讲契诃夫,说幽默的契诃夫曾劝告人们要珍惜生活知足常乐:要是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地说,多亏这根刺没扎在眼睛里。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在你的衣袋里而不是在火药库。要是你心爱的人背叛了你,你应该感到万分的荣幸,庆幸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祖国。他的游客会心地笑了,这样的宽容大度即使人怒不可遏也会平息下来变为释然。

墓碑前有人放上了鲜花,红的白的黄的康乃馨。醒目之处是一本打开的契诃夫的小说集,中文版的。风吹了,日晒了,书页破旧了。可有它在,就是中国的读者在,就是中国读者的敬仰在。

我伫立在契诃夫墓地,深深地鞠上一躬。为契诃夫。

再鞠一躬,为这位摆放中文版《契诃夫小说集》的有心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