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2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为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关注、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国务院将10月17日定为全国扶贫日,今天是我国首个扶贫日。我们谨代表全市20万贫困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扶贫开发事业,为全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不懈努力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实施扶贫攻坚,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小康目标。 一、准确分析当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扶贫攻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郑发〔2014〕1号)和《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郑发〔2014〕2号)精神,明确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把扶贫开发作为我市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但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还很繁重。按照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69元的扶贫标准,至2013年底,我市还有248个贫困村、扶贫对象19.79万人;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缩小发展差距的任务艰巨;区域性贫困问题突出,尤其是西部山区,基础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活水平低,脱贫难度大,还有不少贫困人口需要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多数贫困村缺少优势特色产业支撑,贫困群众就业不充分,抵御风险能力弱,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要论述说明扶贫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郑州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局中筹划。今年市委1、2号文件均是扶贫开发工作方面的。二是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扶贫开发工作经验,为我们更好地搞好此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我市作为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扶贫开发的财政投入每年都以70%以上的速度递增。四是贫困地区具有各种资源环境优势,干部群众摆脱贫困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精神较强。我们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坚决打好扶贫开发这场攻坚战,确保实现在全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目标。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加快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步伐 (一)坚持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实施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建立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重点是明确郑州市76个单位和各县(市、区)172个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确保2017年脱贫。 (二)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助推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要按照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好扶贫搬迁社区,使搬迁群众向城区、镇区、产业集聚区集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周边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中经营、产业集中发展的“三集中”搬迁模式,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的目标。2014年至2017年,完成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4.05万户15.2万人,其中2014年搬迁0.73万户2.7万人。要坚持搬迁与开发并举,加快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推动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用5至10年把贫困山区打造成郑州市民休闲观光的生态旅游区。 (三)大力发展产业和稳定促进就业,切实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以区域产业规划为依托,壮大产业规模,打造特色品牌。要突出抓好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培植专业大户和合作组织、加大对贫困户的直接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等四个重点。开发就业岗位,确保贫困家庭户均一人取得工资性收入。要充分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作用,重点支持能够增加搬迁村村集体固定资产的项目,让搬迁群众有稳定的财产性收入。要继续开展好扶贫培训雨露计划项目,对贫困群众进行免费培训,到2017年力争每户有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提升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四)完善体制机制,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加广泛、更为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在全市范围内整合配置扶贫开发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合力。一是要完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使各地真正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要建立竞争性分配机制。通过竞争激励,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扶贫资金作用。三是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贫困村能进能出、动态管理。四是要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全面下放项目审批权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大力推介贫困地区产业和资源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 三、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坚决打赢新阶段扶贫攻坚战 一是贫困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忌空喊口号,不提好高骛远的目标,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二是贫困村两委班子要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力量。要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成团结、务实、奋进、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战斗堡垒。三是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10·17,邀您扶贫帮困奉献爱心,邀您勤劳致富奔向小康!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