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力实施扶贫攻坚 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小康目标
产业扶贫 让百姓彻底告别贫困
全市选拔200名大学生服务社区
我省教师资格证考试
郑州2.5万余人赴考
3年内全省消除
中小学超大班
我市三年拟发展
百万工会会员
xyx4a2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产业扶贫 让百姓彻底告别贫困

(上接一版)也吸纳了不少当地村民成为承包大户的产业工人。

新密市金井沟村是个扶贫整村推进村。在扶贫部门的支持下,该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为了让老百姓尽早脱贫致富,金井沟村支部书记赵俊杰通过自筹和扶贫帮扶,建起了一个占地8.8亩的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200多头。不仅如此,他还通过自繁自育模式给村民提供母猪进行饲养,目前已带动该村30多户村民搞养殖,使不少农民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

过去的穷乡僻壤,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已慢慢成为聚宝盆。在新密尖山乡田种湾村,河南伏羲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投资1.5亿元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化社区,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游、高山小镇风情游和观光型农、牧、果业等各种产业综合体,大量安排当地劳动力就业,使每个劳动力年均直线上升。而在登封市范家门,该村支部书记范战标展望该村与深圳华鹏飞公司合作打造“花果山”的美景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5%的股份每个村民可分红3000元,劳动力安置可收入6000元,土地出租可收入1400元,民宅经营可收入5800元……项目建成后,每个村民平均可收入23200元,较之易地搬迁前增长近10倍。

“雨露计划”是以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为核心的专项扶贫措施,它让我市的产业扶贫如虎添翼。据统计,从2011年至今,我市“雨露计划”已累计完成培训2万多人,累计投入培训资金1800多万元。在荥阳,“雨露计划”紧紧与当地产业发展相融合,针对贫困对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向贫困地区输送了大量技术能手。对此,荥阳市扶贫办负责人曹惠莉颇有感悟:“一人培训,全家受益;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产业扶贫的路子越走越宽。去年6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鼓励搬迁地区加快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搬迁群众享有相应的土地流转全部收益。根据土地流转增值收益情况,实行动态补偿机制,保证搬迁群众可以享受到土地增值带来的长远收益。在此基础上,市、县财政对将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流转面积在50亩以上的,每亩每年分别补助小麦100公斤,兑现形式按当年市场价折合成现金支付,连续补助5年。同时,设立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市、县财政各负担1000元,连续扶持5年,重点用于对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搬迁村集体规模经营、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科技产业化扶贫项目进行奖补。

今年,市政府1号和2号文件均聚焦扶贫开发工作,在明确扶贫攻坚任务的同时,也绘就了一幅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