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郸城怀古

马承钧

郸城古称“丹成”,源于两个典故:一是春秋时老子在此“炼丹”一举成功,故称“丹成”。另一说宁平乡王家庄樵夫王子(即王禅)进城卖柴,在洺河桥遇一炼丹老者,“丹”成后王子服下成仙,此地遂称“丹成”。从前洺河老桥还刻有“名阴胜曲地,王子升仙桥”字样。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时振田说,王禅一生极具神秘色彩,乃我国纵横家和战略家始祖,他擅长持身性,深谙阴阳之势,尤其精通纵横捭阖术,堪称千古奇人。其弟子苏秦、张仪合纵连横闻名青史,门生孙膑、庞涓斗智传奇也悲壮撼人。洺河桥边建有王子升仙亭。

我决定去洺河桥一探究竟。

秋雨淅沥中,我等沿郸城县人民路北行,古老的洺河在此穿城而过,濒临洺河大桥北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正是王子升仙亭。此亭八柱八角,雕梁挑檐,旁有一巨大的百年古槐。登上六级石阶,迎面矗一大碑,正面镌刻“王子升仙圣地”六字,碑上端镌有毛泽东手迹的一首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同行者道,此为毛泽东1962年庐山会议时所书,原迹犹存。绕碑一圈,背面刻“王子升仙亭碑记”,记述鬼谷子传奇一生。

陪同的范卜斗是当地知名人文学者,对郸城历史深有研究,著有《王禅传奇》、《鬼谷子传奇》、《王子升仙记》、《丹成故事》等多部专著和剧本。他说:“王禅生活的年代郸城属楚国苦地,即今天郸城一带。最具权威的《辞海》说‘鬼谷子战国时楚人’,《河南通鉴》说‘鬼谷子战国时楚国苦地人,姓王名禅’;民国五年、二十二年《淮阳县志》(郸城曾属淮阳)均记载‘王禅冢,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以此推测,王禅晚年叶落归根、葬于故里,经众多专家学者考证并结合各种史料传记,王禅故里就在今天郸城县宁平镇王子庄,该村尚有王子庙遗迹……

雨中凝视悠悠洺水,笔者陷入思古之幽情:遥想两千年前,群雄争霸、风云际会,鬼谷子胸怀“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的担当,以纵横捭阖之术运筹帷幄,谱写出多少英雄传奇——

他在云梦山创办中国第一所军事学校“军庠”,培养出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毛遂等一批拔尖人才。毛遂帮平原君促成赵、楚联盟并击败秦国。苏秦头悬梁锥刺骨苦学捭阖术,以辩口利辞促成六国合纵连横。张仪则在最危难时运用恩师教诲,一举击溃苏秦苦心打造的六国联盟,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奇功。

鬼谷子纵横学说跨越时空,令无数才俊倾倒追捧,李斯、乐毅、张良、韩信、诸葛亮、司马懿、李积、魏徵、刘伯温、曾国藩,乃至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和德国学者施宾格勒、美国政要基辛格均是其粉丝。

步出王子升仙亭,雨停了,范卜斗回头一指道:“由此向西300米,就是传说中老子炼丹处……”他说,老子原在其家乡鹿邑炼丹,久练未成,来到郸城洺河,见这里蒲苇葳蕤、河水清澈,遂将炼丹炉移至洺河桥头,“汲洺河之水,拔苇为薪”,终于炼丹成功,大呼“丹成也”!

范卜斗介绍,古籍说老子在洺河之滨“建高丈余、方圆数十丈法坛,施法炼丹”云云。当年熊熊炉火将河岸的土烧红了,日久形成一洞,被称“老君洞”。汉代时曾用砖围住,虽经千年风雨,那里土质仍异于周围。后人曾在此建“老君庙”,新中国成立前后尚存遗迹。一位路过的老人称:“上世纪60年代平整老君台时,那里一个砖砌大洞,深不见底,扔进很多土石才填平呢。”

离开洺河桥,又降绵绵细雨,众人谈兴不减。时部长道:“如今郸城享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收藏之乡、戏曲之乡等美誉,拥有中国书协会员15位,书法爱好者10万人,诗词组织不计其数……”我说:“这该归功历史的传承,因为‘太上老君’和‘智圣’王禅的缘故,郸城也成了‘教化圣地’喽!” 众人点头称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