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巧手老太与虎头鞋
霜降到 气温降 养生保养需注意
雾霾天八招防病
辣王李永志的火辣人生
90后创业捕捉“无线”商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巧手老太与虎头鞋

本报记者 刘佳美 沈磊 文/图

雷奶奶把自己对晚辈满满的爱通过一针一线缝进了可爱的虎头鞋里。

说起婴儿穿的“虎头鞋”,年轻人可能不会有直观的印象,或许翻看相册里自己的百天照,没准脚上穿的正是它。时过境迁,虎头鞋更多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成了时下的稀罕物。而在新郑市新建路街道西街社区八旬老人雷玉花的家中,穿虎头鞋的习俗一直被保留着。

走进雷奶奶家中,只见满头银发的她,精神矍铄,手中的针线正在虎头鞋上来回“飞舞”。手上戴的顶针,在阳光下隐隐闪烁,偶尔把针在头发里擦一下,又熟练地穿针走线,继续缝制。

一旁的桌上,摆放着几双已经完工的“成品”。红黄配色的鞋面,加上粗线条勾勒出的虎须、眉毛、鼻子,造型虽然夸张,却极为传神,给人以精神十足、威风凛凛的感觉。

“再过几天,我的小重孙子就满百天了,这都是为他准备的。”雷奶奶一脸幸福地告诉记者,按照过去的习俗,家里添了新人口,长辈通常会在孩子“吃喜面”或满百天时,给他穿上新做的虎头鞋。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穿上虎头鞋的孩子能够祛病驱邪、消灾降福,也希望孩子穿虎头鞋能够长得虎头虎脑、强壮结实。

“那会儿有句顺口溜叫——穿上虎头鞋,走得稳跑得快,爷爷疼奶奶爱,孩子能成才”,雷奶奶说,穿虎头鞋的习俗,在她这个四世同堂的家里一直坚持着。这么多年,不光自己家孩子的虎头鞋由她一人包办,就连亲戚朋友家孩子的鞋,也大多出自她手。

说起做针线活的手艺,雷奶奶说:“我们那个年代的女孩没有几个不会女红的,不然会被人笑话,就是找婆家,这也是个‘硬指标’。”从她记事起,就帮着家里做针线活儿,后来又进了当时的新郑服装厂,成了大家公认的“一把好手”,“算起来做针线活儿也有60多年了,手艺就这么磨出来了。”雷奶奶说。

“就拿这虎头鞋说,别看它小,一般人可做不了。”说起虎头鞋的工艺,雷奶奶很是自豪。原来,每双鞋子都要事先剪好鞋样,然后经过纳鞋底、拼布、绣花、滚口等十多道工序手工缝制。“光是虎头,就得用刺绣、拔花、打籽好几种针法。”雷奶奶说,为了增加动感,她还会用兔毛将虎头镶边,整个虎头鞋红、黄、白相间,轮廓清晰。孩子穿上鞋子后,兔毛随风飘动,加上憨态可掬和威猛夸张的虎头,回头率非常高。

尽管手工缝制不易,雷奶奶也知道土里土气的虎头鞋,还是没法跟商店里做工讲究、花样翻新的童鞋相比。可她依然“固执”地想用这种传统的方式,让“虎”来保护孩子长大成人,“算是长辈的心愿,也让孩子长大后有个念想。”雷奶奶质朴地说。

的确,也许有一天,虎头鞋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但隐匿在虎头鞋里的传统习俗和童年记忆,每一个穿过它的孩子都不会忘记。因为每一块布、每一片棉花都在一针一线中饱含了长辈们的绵绵深情和满满的爱!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