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龙套
太学,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人间仙境(国画) 陈忠南
《假如巴黎相信爱情》
葛粉
王继兴书法
我高兴得有点早了
感怀韦应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高兴得有点早了

宋子牛

本已事过境迁,还得回溯以往。当时网上浏览,无意中发现一篇本人拙作,收入一种大学语文教材。内心自然有点“小欢喜”,并不是什么文章都能印上书的,何况大学语文!

赶忙细检索,出版社像是北京或国家某系统的,其余语焉不详。委托北京友人书店寻访,未果。两年来,既无人电函知会,更无样书稿酬寄来。这年头,剽窃成风,文贼肆虐,谁知是哪路文贼剪径越货?就连堂皇之大报大刊,转了你的文章,也从不给转载费,任你怎么联系,概不理会,又其奈他何?

一年多过去了。还是在网上,还是无意间,“见到了”该教材主编的大名,是南方某地一位人物。经联系她除强调客观原因外,倒也“认账”,答应寄本样书,但说稿费由出版社发。我希望她与出版方沟通。但样书还未寄,对方称要去外地学习三个月,学完再寄。不就是寄本书吗?但人家有事,那就体谅人家日理万机吧。算日子早该学完了仍无消息。电话打过去,对方称是学习完了,在京出差呢。出版社的责编许某换电话了,联系不上云云。

又过些日子,主编说样书已寄出。让我看书后附录:写明稿费由出版社付;称仍联系不上责编许某。虽姗姗来迟,样书还是有了,看了附录、版权页,我有点被愚弄之感,愤愤然,忍不住“国骂”了一句。原来责编许某姓名及电话均赫然在目,一打就通。这主编之前所言全系谎言,被她忽悠了一通。

庄子云: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很快,我便与许某通了电话。但事情了犹未了。书出了卖了,钱已赚到手,给作者道个歉、补点稿费,这事就结了。仿佛复制似的,出版社也节外生枝,简单的事又费了许多口舌和时日。出版社的解释是,成书仓促,找不到作者地址。其实问下首发杂志就知道了。我将本人有关资讯告知了对方,希望尽快将拖了两年的稿酬寄出。人家说,要过年了,事太多,年后再寄。显然,她的“事”中,是不包括我这事的。过完年仍未见动静。电话打过去,对方说将我的地址、电话弄丢了。我耐着性子又报一遍。她说按规定教材类千字30元。我能说什么?人家是“按规定办”的。又过些天,许某电话来了,要我身份证复印件寄过去,说是为了“慎重”。这下我气不打一处来,当即拒绝!使用作者文章发稿费,是国家规定,按作者提供的地址寄就是了。出版社出了书,几年来装聋作哑,作者找上门又一再推拖,还要身份证,谁规定的?将作者文章拿去就用,征求谁的意见了?这已侵犯了作者著作权。对不起,没门!对方自知理亏,推说是财务规定,报下身份证号码也可。实在不想与之再理论什么了,只好报了号码。等了一些时日,出版社又向我要账号,说把补发稿费打账户上。我很干脆地说,“这个,真的没有!”要他们通过邮局寄。

从“发现”主编到追索样书、稿酬,不料竟如此大费周章。难道真的遇到了铁公鸡?有点后悔的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要也罢!既可省心省事少生气,也许还能对这编书者及出版者,保有几许神秘和敬意。文章“上了大学课本”的那份自得、窃喜,也许还能在内心多留些日子。

我太无先见之明,高兴得也太早了,这次算是领教了某些混迹于江湖的所谓文化人。他们的水平竟是如此不堪;心灵是那么的杂芜、苍白甚而猥琐与可怜。编书撰文,出版刊世,乃文人之荣幸、文化之盛事,彰显的是道德文章,学养风范,理应庄重而纯粹,神圣而谦恭。不说大而言之的为先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从施教于人、泽惠后生的现实需要论,也是一件功德无量、文德光耀的风雅事。怎能罔顾规纪,亵渎文事,简慢作者呢?一书之成,不光要有选家的独到的眼光,学术的水准,更须文标高树、文德清俭者来操觚呀。可他们呢?

追索稿费的一波三折,反映的不光是书业的无序,商业对文化的冲击,更是从业者操守的劣质化。但愿我遇到的“李鬼”式人物只是个案,而不代表出版业的整体水准。

呵呵,开头说的那点“小欢喜”,早已荡然无存了。

又记:写完此文不觉一年过去了。浏览报刊,见作家池莉说,目下出版社稿酬很低,教材类千字仅300元。而我追索稿费的那家出版社居然谎称千字30元。我的那篇1500字杂文,费了不少精力与口舌,最后也只追到区区几十元,又被他们大大打了折扣,忽悠了一次。说什么好呢?只有“读书人一声长叹”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