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龙套
太学,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人间仙境(国画) 陈忠南
《假如巴黎相信爱情》
葛粉
王继兴书法
我高兴得有点早了
感怀韦应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感怀韦应物

柴清玉

有一种交往是这样的: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这种交往没有任何势利,是真挚纯真的心灵之交。相见不会怆地,但相见时那样一种温和、放松的美好气氛,使人愿意经常相见,时间长了不见就会思念。唐代诗人中,韦应物的名气不算大,但读韦应物的诗,会让人懂得君子之交。

韦应物,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充唐玄宗宫廷“三卫郎”,后读书中进士。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任比部员外郎,后相继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所以又被后人称作“韦江州”、“韦苏州”。其诗多写田园风物,效法陶渊明,又深受王维影响。一些诗深怜民间疾苦。

韦应物最著名的一首诗,恐怕是《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灵动清新,引发人们的无尽联想。与之相媲美的,应该是《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清澈幽静,意味深长。这两首诗生动体现了韦应物田园诗的风格。

最能感动人的,当推《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真挚的情感力透纸墨。时局动荡,老友相别,前途难料,还有重重的心事:多病,想告老还乡,又看见管辖的百姓没有安居乐业,充满愧疚。思念老友,盼与老友相见,一诉衷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可谓发自肺腑,范仲淹称之为“仁者之言”,朱熹深叹“贤矣”!

或许是韦应物的淡泊静雅,他还喜欢写清凉宜人的空气,经常用“凉”、“凉气”之词和与之接近的“荷气”、“海气”、“雾气”等字眼,让人读来感到满纸清新扑面而来,尤其盛夏酷暑之中,会让人清热散暑,凉体静心。如“微风送荷气”、“雨微荷气凉”、“逍遥池阁凉”、“乔木生夏凉”、“得此海气凉”、“窗夕含涧凉”、“秋禁散凉风”、“凄凄凉气人”、“窒虚多凉气”、“散步咏凉天”、“炎月得凉夜”、“凉自风池来”、“风雨飘海气,清凉悦心神”、“坐听凉飙举”、“浥浥余露气”、“仰观天气凉”、“新林露气微”、“钦水得清凉”、“北窗凉风多”、“萧瑟凉气生”、“暗窗凉叶动”……还可以举出一些。

除此之外,韦应物还格外喜欢“微风”、“微雨”这两个词:“微风散烦燠”、“微风动疏薄”、“微雨洒轻埃”、“楚江微雨时”、“微风起夕波”、“微雨洒高林”、“微雨飒已至,萧条川气秋”、“微雨霭芳原”、“微雨夜来过”、“微风动柳生水波”……

仔细分析,我感觉韦应物喜欢“微”,更喜欢的可能是由“微”营造的意境、氛围:“微凉”——“微凉群树秋;”“微霰”——“微霰下秋寒气崔喧”;“微钟”——“微钟坐来歇”、“坐听微钟记往年”……在他的笔下,似乎一切都能用“微”来写:“踏绕晋山微”、“烟树夕阳微”、“故园生事微”、“萧散逐烟微”……连心情也可以是“心渚愁微微”。

韦应物的田园诗深受王维影响,但特殊用词形成了他鲜明的风格,读来令人轻松、畅想、抒怀,这体现了他细致的观察、扎实的功力,也说明他是一个生性平和、胸襟恬淡,心平气静的人,喜欢清幽、细致、闲适、淡远的意境,从而使他的诗一清如水,淡中含腴,百读不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