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卫生健康 上一版3
纾解情志 远离“秋悲”
健康无小事
细节多注意
图片新闻
医讯速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纾解情志 远离“秋悲”
诱因:两大因素诱发治疗:如何自我“疗伤”

本报记者 王 治 通讯员 封宁 邢果果

秋冬换季,天气逐渐转冷,枯黄的落叶满地,人们也变得萧瑟起来,这时候,秋季抑郁症就容易找上门,秋季抑郁症又名“秋悲”。

专家表示,通常说的“秋季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情不佳,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较为严重的则出现焦虑症状,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精力缺乏、自我评价低、精神迟滞等。

释疑:何谓秋季抑郁症

日前,有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一个“秋季抑郁症”的话题,短短一天之内阅读量就接近400万次。秋天真的能让人抑郁么?

“不清楚,没听说过秋季抑郁症。”、“秋天会让我觉得挺孤独的,这应该不算抑郁症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市民对秋季抑郁症表示不太了解。

真的有“秋季抑郁症”么?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相关专家。

“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秋冬换季的时候,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很容易触景生情,往往会出现凄凉、忧郁、悲秋等伤感情绪,特别是老年人难免会有悲秋之感,从而产生抑郁,这个季节同样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焦卫东说。

“在临床上,确实存在这样一种规律性,也就是说随着季节的转化,尤其是秋冬季到来,出现厌食、疲乏甚至抑郁情绪的几率增加。”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常国胜说。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联系?常国胜解释,因为季节的转换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转换有一定的内部关系。正是这种相关性,才导致了所谓的“秋季抑郁症”。

常国胜表示,“我们生活的环境,周围气候、季节、环境的变化,都可以对人体带来影响和变化,这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一般人来说,当适应的过程结束之后,人体的状态也就恢复了。对于季节的变化,正常人都会有一个月左右的适应期。”

诱因:两大因素诱发

精神科专家介绍,经研究发现,秋季抑郁症通常起病于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龄是24岁,女性是男性的4倍。

专家表示,诱发秋季抑郁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

阳光不充沛:由于秋天的特点就是阳光照射减少,当阳光强度降低时,果体兴奋,由它控制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减少,在血中的浓度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能唤起细胞兴奋,它们的减少使细胞兴奋性降低,身体生理节律和内分泌会发生紊乱和失调,人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感觉情绪低沉和疲惫。

室内工作:常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及平时对寒冷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患秋季抑郁。患者以青年为主,主要集中在 20~30 岁之间的人群。在这些患者中,有些人仅仅是轻微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轻度心情不佳,忧伤到悲观、绝望,认为生活没有意思。出现焦虑症状,导致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出现精力缺乏、自我评价低、精神运动迟滞。但是,轻微的情绪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宣泄或加以疏导的话,就会积郁成疾。

治疗:如何自我“疗伤”

那么,当你出现秋季抑郁症时,要如何进行自我疗伤呢?

多聚会多晒太阳:远离“秋悲”,首先要加强日照和光照。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另外,秋天要多走走、多聊聊。一旦有消极情绪,要和亲朋好友多交流,及时宣泄,以免将不良情绪郁结在心,日久诱发抑郁。

增加摄入糖分:阴天时,增加糖类摄入可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糖尿病患者除外)。

多摄入B族维生素:复合B族维生素、谷维素等可调节精神情绪,咖啡、浓茶等有一定的提神作用,能减轻或消除忧郁现象。另外,如果病情严重,还可适度参照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进行药物、物理和心理的结合治疗。

扩大交际: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

专家建议,秋天里,白领要学会适当慢下脚步,减少工作压力,尽可能保证充足睡眠。另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抗疲乏,如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将会增加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