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刘嘉琛 书法
骆宾王与腌荠汤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柴达木盆地托素湖畔 张伟 摄影
接地气的“马向阳”
变形的俗语
我想骑马访问50个小镇
一盏明灯
宫厩瓦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接地气的“马向阳”

白 峰

40集电视连续剧《马向阳下乡记》最近热播,该剧把一位扶贫干部演活了。

这部剧没有给大家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农村,而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农村,并且村集体连买个瓜子糖果的钱都没有,缺路少技术,而且人们的观念和思考都非常保守。就在这样一个矛盾相对集中的农村,如何把扶贫干部的扶贫业绩展现出来,既让人看不出一丝牵强附会,也让人看不出是做作。无论是修路,还是建大棚,或者说是成立煎饼公司,都是在矛盾的铺垫中展开的。矛盾都离不故事开头村民在市委书记面前告状的两垄地,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时时有这两垄地的矛盾,直到最后,两垄地解决了,而真正解二叔占地心理“结”的,是马向阳真心为农村办实事办好事,并没有因自己一年的届期而影响了扶贫。

故事层层推进,不断在伏笔中让人看到惊喜,看到豁然开朗。就拿一开始秋香到市里告状,就是二叔占了秋香的两垄地,而刘向阳下乡似乎是为了解决秋香的两垄地,没有想到遇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吃亏,非但没有把地要回来,而且秋香又欠了二叔两垄地。应该说,这个事没有解决,其他问题就不能前行,可剧作是“花开多朵各说各的”,以此为契机,演绎出了诸多故事。包括开头马向阳下乡前就遇到的农业专家周冰,最后却又到了一个村庄双方合作,可是合作也是在双方不断的磨合、不断的融合中展开的。当然村里的土地流转时钱被骗,更为作品埋下了伏笔。每次村民提出这个问题,马向阳都让此事冷却,最后却水到渠成地把土地流转被骗的钱找回来了,这就是悬念,也是作品的伏笔。

农村化的人物语言都通过作品展现出来,从这里让人看到了作品的真实性,这是此剧的一大语言特色。诸如“听人劝吃饱饭”,就是劝解矛盾时经常遇到的,还有“一嘴的闲篇”,还有农村现状的“九九六六三八”……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是有一些作者却是坐在电脑桌前挖空心思胡编乱造,从书堆里找故事,或者说是在网络上百度情节。没有真正扑下身子去工厂,去社区,去学校,寻找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因此说,《马向阳下乡记》是对文艺的扶贫,文艺工作者应该从马剧中吸取经验,获得创作的艺术细胞,进而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