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文苑撷英
掌故
名人轶事
绿城杂俎
随笔
lh4a112
lh4a6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感怀王维

柴清玉

唐代诗人王维少年即怀济世之志,15岁离家出游,欲凭卓越才学早成功名。

王维23岁进士及第,但上任数月便因属下伶人擅演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黄狮子舞而获罪被贬济州(今山东省长清县)。当时济州为穷边之地,王维在这里当了一个负责仓库管理和征收税赋的小官,得以了解风土民情,结识社会下层。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王维返回长安,七八年的时间赋闲修禅,并经历了丧妻之痛(王维终身未再娶)。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张九龄任中书令,大唐王朝迎来一段政治开明时期,王维重整旗鼓,再谋进取,有幸得见张九龄,并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张九龄擢王维为右拾遗,使他迎来了一段心情舒畅的时期,作于此时的《早朝》反映了他在开明朝政中开朗积极的精神风貌。但好景不长,仅仅两年后,对王维有知遇之恩的贤相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担任中书令后,排斥异己,朝政黑暗,王维陷入绝望之中,归隐终南山,从此再没有了政治热情,建功立业的豪壮转为寄情山水的淡泊,从而造就了一代杰出的山水诗人。

爱其诗,必欲知其人。清人赵殿成说:“其诗温柔敦厚,独有得于诗人性情之美,惜前人未有发明之者。”我是先喜欢王维的诗,而去了解王维其人,进而加深了对其诗的理解。

王维为人重孝悌友爱,常持纯善之心,故其诗情美如画。王维是长子,很早就承担了养家重担,即使欲建功业,也心怀奉养家庭之虑。“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观别者》)。是写观别人出行,也是诗人心情的写照。《偶然作六首·其三》中,王维述及自己为何不能拂衣而归:“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他同弟弟王缙关系亲密,王缙去边塞从军,王维作《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表达了对弟弟的惦念。成为千古绝唱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情真意切。

王维重友情。他朋友众多,诗友孟浩然、杜甫、裴迪、丘为、王昌龄、祖咏等;官员张九龄、裴耀卿、崔希逸、苑咸、房琯等;画友张 、李颀、郑虔等,还有隐士、道人、和尚、居士等等。其写友情的诗占了他作品的四分之一,我们从中可以读到送别的悲戚、重逢的欢欣、款待留宿的诚恳、访友不遇的失望、久不谋面的思念……“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赠裴迪》),“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齐州送祖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对朋友的感情是朴实真诚的。

王维与人为善,不生机心,向往返璞归真,心地仁慈纯净。他不仅舍财济贫,对人友爱,而且与自然归一,同动物相亲,故其隐居之处鸟雀安然筑巢,走兽见人不惊。“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归嵩山作》)。“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戏赠张五弟》)。“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王维诗中的描写,不正是我们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吗!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读王维之诗,还知其性情温润如玉,深得中和之美。他尚清淡而不孤僻,喜萧散而不放浪,情意真挚而表之蕴藉,文思细腻而见之旷远,独得神韵,耐人品味。

王维奉佛参禅,吃素食,但决非心如死水,性情枯寂,反而活泼灵动,时悟妙趣,甚至偶有幽默之语。他修道隐世,淡泊独居,但却随和圆通,广为交游,乐山乐水,常逞快意。他追求心灵的自由超脱,赞美放浪形骸,不修边幅的隐士,夸赞陶潜醉酒偃卧复趔趄,喜欢阮籍白眼看世人,然而他自己的言行服饰则未任达不羁,诗句也不狂放大节,虽心灵无拘无碍,而外表仍是士大夫的温文尔雅。他对自然景物、人情世态的体察细致入微,但其细微感知印象往往置于旷远阔大的背景之中,动归于静,有声化为无声,使其富静淡意味而宏大气象。

读王维,让人思考,让人宁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