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偷你的心情,写情歌》
要努力
山中即景
惊堂木
偏爱庞统
一技之长
qhq4b37
qhq4a3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技之长

陈鲁民

老话说“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这不仅在过去是经验之谈,就是现在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人只要有一门熟练技术,不拘操作形式雅俗,技术含量高低,再加上肯吃苦,舍得下力,就一定会活得很滋润。

靠耍笔杆子,作家张恨水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还不时接济老家亲戚;靠涂涂画画,齐白石一家十几口人过着舒适生活,旱涝保收,衣食无忧;唱戏唱出了名堂,梅兰芳不仅日进斗金,还成了国内外著名戏剧大师;单田芳说评书,十几岁时就超过一个大人的工资收入,后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教了一辈子书的季羡林,功成名就,令人景仰;姚明打篮球打成了亿万富翁;宋祖英唱歌一次出场费顶我十年工资……他们都是手艺人,靠一门技术立身处世,支撑门户,同时也服务公众,贡献社会。

如果说他们都是名人,天赋异禀,不好攀比,那就不妨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人是在靠一技之长打天下。补鞋的,修车的,配钥匙的,修电脑的,卖早点的,爆玉米花的,这些都是我们经常打交道的人。再远一点,还有广场上收费教交谊舞的,教太极拳的,教滑旱冰的,画人像速写的。他们一个个都神色安详,不慌不忙,就靠这些“雕虫小技”养家糊口,虽发不了财,但生活水平一点不比我们低,幸福指数也未见逊色于你我。

我住的小区里,有个教钢琴的女士,也就三十来岁吧,秀外慧中。人家教琴的收费是论小时的,每小时收费200元,因为名声在外,教出过获钢琴比赛奖的学生,想找她学琴的人每天都要排队。因为收入高,她住的是顶层复式楼,开的是宝马车,穿的是世界名牌。但嫉妒她的人不多,提到她时,大伙会很理解地说,没法比,人家是靠技术吃饭,一招鲜吃遍天,不服不行。

因为要给孩子找保姆,我跑了几趟劳务市场,保姆的行情实在让我惊讶。金牌月嫂月平均收入过万,育儿嫂六七千,普通家政员也要4000多。以前的保姆,只要会哄孩子睡觉、喂奶就能对付。如今的月嫂,人家叫“高级母婴护理师”,得会按摩、催奶、科学护理、简单治疗、做营养餐、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等,这都要通过专门培训,要勤学苦练才能掌握。当然,滥竽充数的月嫂也有,但那是做不长的,说不定干两天就被解雇了。

近日,山东蓝翔技校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话被网络炒红了:“同学们,咱们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的学本领,不玩虚的,你学挖掘机就把地挖好,你学厨师就把菜做好,你学裁缝就把衣服做好。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这可能有些调侃之意,但也确实反映了时下一些大学的课程设置的问题,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技术,与市场不接轨,结果是一毕业就失业。相反,那些让大学生一向“看不起”的职校、技校生却一直很抢手,就业率高得出奇,就连许多名校也难以望其项背。

当年,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微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这个道理今天仍不过时。时下而言,如果你没爹可拼,如果无法嫁入豪门,那就踏踏实实学门技术。有门技术,乱世可以救急,治世可以养家,学精可成大才,而不会技术你将寸步难行,无论什么时代都是废物点心。再退一步说,即便你是“富二代”,但不学无术,坐吃山空,那也不过是数十年的事。而“嫁得好”的女子,一旦色衰宠退,下场也多不好,倘有薄技,自可糊口,无论如何不至于沦落街头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