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红枣城道路
工程进展顺利
新建路街道
深入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强化依法行政
遗失声明
好想你与商超巨头共绘蓝图
新郑市开展“大爱中原·暖冬行动”公益活动
一问一答聚焦城市交通
“三集中”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多举措确保村级组织
换届选举顺利开展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卡
信息采集工作完成
2015年度党报党刊
发行工作会议召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问一答聚焦城市交通
——直击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

本报讯(记者 刘佳美 高凯)11月20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专题询问会,主题围绕当前新郑市民最为关心的“交通拥堵”展开,对话双方是新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该市公安、规划、住建、交运、城管执法等10多个职能部门“一把手”。

今后政府对道路路网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有什么规划?在治理交通拥堵中,采取了哪些措施?针对市区停车难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下一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有什么具体规划……询问现场,提问人抓住要害,开门见山;回答人一一“接招”,诚恳作答、直截了当。

三年内建成“两环十五路”路网体系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新郑人口和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题,请问今后新郑在城市道路路网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规划?”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明熙率先发问,事关该市城市交通的未来。

该市副市长王保军接过话筒:“针对市区交通拥堵的现状,政府正按照‘三加强、两加快、两治理、一建设’的措施着力改善。具体来说就是加强交通道路网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交通管制、加强文明出行的教育宣传;加快老城区的棚户区改造和新城区的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公交体系的改革;治理乱停乱放、治理违法运营;针对以上七项工作建立督查落实机制。”

其中,针对交通路网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王保军进行补充说明,新郑围绕路网建设已规划设计“两环十五路”的建设方案,“两环”指内环和外环,“十五路”按照七纵八横呈井字状与内外环相连接,该方案计划在三年内分步实施。基础设施方面,将围绕公共停车场、居民游乐场所、运动健身场所、集贸市场、小吃街、社区超市等方面重点升级改造。

启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工作

王保军话音刚落,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流接着发问:“针对交通拥堵现状,新郑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将采取哪些举措?”

该市副市长赵建武回答:“截至目前,新郑机动车超过21万辆,城区车辆达到6.5万辆。全市118个路口已安装45个信号灯,7个电子眼,并在多个易拥堵路段设置交通隔离带、临时信号灯。同时,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工作已经启动,目前已进入招标阶段,建设完成后将在城区原有交通设施基础上增设18处信号灯,253处电子监控、48个电子警察,并新建一个大型交通指挥中心,将有效地疏导、管控道路交通秩序。”

“请问公安交通部门,目前已经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治理交通拥堵?”周宏伟委员一针见血地问。

新郑市公安局政委李清海介绍:“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我们在4个固定岗的基础上,增设了8个高峰岗,并安排4支交警巡逻队伍进行不间断巡查;对市区所有信号灯,根据车流量进行时间调配;在主要路口增设提前右转车道和左转待停区;在8个路口增设信号灯,并在多个路段设置隔离护栏。加大教育宣传,通过走进校园、企事业单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受教育人数达9万人次。加大执法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5万余起。”

市区停车难问题有望缓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张新志委员发问:“在市区道路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今后有怎样的规划?”

新郑市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局局长王忠贺接过话茬:“目前全市现有道路107条共计279公里,路网密度为6.5,已达到国家中等城市路网密度标准。按照新郑市交通专项规划,今后‘外环’将主要承担过境车辆与城市交通衔接,实现客货分离;‘内环’将重点解决城区路网系统的改善,公共交通、人行、停车管理等问题。”针对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规划,王忠贺介绍说,目前正在计划设立5个临时停车场,届时将至少新增停车位1000个。今后,将对新建的小区、大型商业设施、公共场所的规划进行严格把关,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预留停车位。同时考虑参照发达城市经验,对市级、机关单位、小区的停车位进行分级考虑。

“针对市区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请问城管部门有什么具体措施?”面对秦汉伟委员的提问,新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陶永伟回答:“随着便民服务中心地下停车场的启用,我们将针对丹尼斯、便民服务中心两个地下停车场周边500米乱停乱放现象进行严管重罚。同时取消中华路、人民路等路段的部分停车位。下一步还将下发行业管理指导意见,考虑将社区、沿街单位、公共场所等具备条件的停车场对社会开放。”

大力完善公共交通体系

“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同行,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大趋势。请问目前新郑公共交通现状如何,下步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具体有什么规划?”刘彤标委员提问简明扼要。

新郑市交运局局长贾桂芬回答说,目前新郑共有3条运营线路74台车,日客运量达1.2万人次。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将结合“两环十五路”的路网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外环建3个换乘点,服务老城区、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使日平均客运量达到2万人次。2015年,将按照规划对公交站点进行合理布局,增加公交路网密度。计划开通华南城至产业集聚区、华南城至始祖山等多条线路,减少在城区换乘造成的交通压力。计划新增环岛型公交车30~60台,新增换乘点2个,努力实现市区内300~500米公交站点的覆盖,实现5~8分钟的步行距离的换乘,同时加快汽车站的迁建工作,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交的出行率和承载力,让更多市民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