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红枣城道路
工程进展顺利
新建路街道
深入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强化依法行政
遗失声明
好想你与商超巨头共绘蓝图
新郑市开展“大爱中原·暖冬行动”公益活动
一问一答聚焦城市交通
“三集中”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多举措确保村级组织
换届选举顺利开展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卡
信息采集工作完成
2015年度党报党刊
发行工作会议召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集中”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土地集中:让农民鼓起钱袋子

(上接T1版)按照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调整完善新型社区建设规划。新型社区围绕镇区布点,实行组团发展,几个社区共同构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小城镇。“不仅保证住房质量,而且在每个集中居住区内做到超市、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配套齐全,就连公交车也能通到家门口,想方设法让群众住得更舒适、生活更便利。”新郑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交通先行,并按照通自来水、通天然气等“六通十一有两集中”标准建设新型社区,城镇基础建设跃上新台阶。

产业集中: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园区经济是地方经济的“聚宝盆”,而园区经济特点就是产业集中集约集聚。新郑市领导班子调研讨论后决定,通过产业向园区集中,来解决离地农民的就业、收入问题。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焦点,新郑市的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

该市顺水推舟,加快调整产业布局,大力推动干道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同时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和主导产业定位,有序推进各类产业向新港产业集聚区、龙湖商贸会展城、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农民特色创业园集中。

据介绍,目前,新港产业集聚区共接纳搬迁企业68家、郑州市产业转移企业36家、新郑市“退二进三”企业30家,为本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并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员;规划建设面积25平方公里的龙湖商贸会展城,主要承接郑州市专业批发市场外迁等,其中,龙湖商贸物流基地建成后可吸纳就业30万人;在引进的项目中,中储粮油脂加工、雪花啤酒等项目建成后,可望再增加就业15万人。

与此同时,新郑市还创造性地在镇一级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农民创业园,方便农民在家门口创业。产业集中让众多企业落户新郑,富裕了农民,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集中使用,群众愿意吗?新郑市领导班子在深入调研中了解到:一小部分农民创业有成,已经不再依赖土地;另有大部分农民虽不能脱离土地,但视土地为“鸡肋”。

于是,新郑市率先以孟庄镇鸡王村为新型城镇化试点。新社区整理置换过程中,依托节余土地承接从郑州市区外迁出来的钢材五金市场,农民在六盛钢材、东鑫钢构就业379人,自主创业36人。李金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是电焊工,一个月至少挣3000元,儿子买了吊车,在附近工地干活儿,爷儿俩月收入万把块,以后房子租出去又是几千块钱的收入,足以让一家老小舒舒坦坦地过日子。

因为有产业支撑,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也大幅增加,承担了农民的社保和物业开支。在鸡王社区建新区以前,村里的集体资产基本为零,现在通过改造获得了42间、9000平方米的商业门面,也是大产权房,可以抵押融资。周边的五金建材批发市场发展形势良好,年租金可达每平方米40元,目前以年租金20元的价格内部承租给本村村民,年租金收入180万元。这笔钱,主要用于帮助村民缴纳新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以及物业费。

土地集中,多方受益,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全市乡镇普遍“复制”鸡王村做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