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家在青山绿水间(国画) 陈庆民
连 载
桂河大桥遐思
《幕僚》
法如塔
读书,就是寻找
书法 崔向前
古代的宫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读书,就是寻找

阮 直

抛开为功名、为学历、为考各种证书的读书不论,每个读书人的潜在意识才决定着对书的选择——这就是寻找灵魂的对应点。

茫茫书海,浩瀚纷繁,你看哪类书、看哪本书,人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即便大家选择的是同一本书,但各自从中要吸取的营养仍是千差万别。要寻找什么那正是我们灵魂渴望滋润的需要,是一颗孤独的心灵对另一个灵魂的呼唤。因为人的内心永不满足自己的思维与遐想,我们阅读的过程也释放着心灵的“阿尔法”磁谱仪,用来搜索着与我们灵魂对应的关系。

阅读者都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素质的基础之上,再去寻找,再去发现,再去融合,再去贯通,我们在阅读中就是在寻找自己。

如果不是偶尔地一次,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人床头放着的那几本书上看出他的职业、趣味甚至基本素养。迷上琼瑶小说的人没有几个是总经理;喜欢张爱玲的人也绝不会是女汉子;爱读余秋雨随笔的人大都不安心当村长;喜欢看人物传记的人多少都有点儿野心;钻研“相对论”理论的人绝不办“婚姻介绍所”。比如眼下,有人酷爱周建人、林语堂的闲适小品,这些人绝不会是下岗女工和争分夺秒开出租车的司机,因为“闲适”对他们来说就是“危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与文艺家座谈会上谈到了他的读书选择,习总书记说,他喜欢俄罗斯普希金的爱情诗,喜欢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更喜欢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习总书记还喜欢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同时还喜欢法国画家塞尚和德佳的画作,喜欢英国的作家拜伦、狄更斯,喜欢德国的席勒、海涅,喜欢美国的海明威、惠特曼。总书记的读书选择都是人类文学史上的经典,是世界文化的精华,格调之高让我们仰视!

读书的经历就是在寻找自己的同时也塑造着自己,每一个人对一本书从选择到爱不释手,都是因他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已经有了与作者相吻合的暗接点,无非是作者是读者的“代言人”,而读者的语言恰恰缺少这种艺术的、智慧的表达。

伟大的作家、思想家能把人们渴望的“形象”与“智慧”完美地、有文采地表达出来,那就是对应了读者要寻找的那个茬口,这也就是一本好书为什么会千古流传、万世不朽的原因了。

我们在选择书籍与阅读的过程就是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价值;阅读就是用温暖的泪眼张望苦难的世界,为游走在平凡世界的灵魂寻找着生命的归宿。孤独,在每个人的世界里与生存同在,沾染着宿命的色彩,通过阅读天才作家的作品才是人类完成灵魂救赎的重要途径。没有宗教的信仰可以快乐地生活,但不爱阅读的人绝不会有诗性的幸福生活。

读书人的寻找也是痛苦的,因为灵魂也有缺氧状态,从而心绪浮躁,六神无主;读书时的寻找也是快乐的,因为好的书籍是安置我们灵魂的家园。当我们寻找到了所需好书,就是寻找到了心灵的老家,寻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就如我们自己“发现”了一样,发现了这世上还有那么一颗伟大的灵魂同我们凡俗心灵能同频共振,这时你即便在茫茫长夜也不会觉得孤独。

人的真正孤独,并不是远离闹市,远离了人群,而是一生没有“灵魂的伴侣”,现实中寻找一个具体的人作为“灵魂伴侣”不易,但是在阅读中寻找这个“灵魂的伴侣”就不难了。在读书中,我们就能找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