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绿城杂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登封塔

王学宾

登封,是个地名,在嵩山脚下,这个名字已经叫了1300多年。登封县前身是汉武帝游嵩山时专门为祭祀嵩山而设立的“崇高县”,到了唐代,又叫“嵩阳县”。

“登封县”之名,由武则天钦定。

在中国古代各朝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祀与戎”了。而祭祀,又有着许多祭祀形式,祭祀天地、祭祀祖宗等等,特别是祭祀天地,最为隆重的,就是皇帝进行的“封禅”活动了。

在中国历史上,搞过封禅大典的,共有七位皇帝,而这七位皇帝,其中六位都是在东岳泰山开展这项活动的。唯独女皇武则天,把封禅大典放到了中岳嵩山。可以说,对于确立嵩山的圣山地位来说,武则天有着至高无上的功劳。

武则天是在696年腊月到嵩山封禅的,那年,她以73岁的高龄,登上了嵩山之顶峻极峰,在登封坛隆重祭祀昊天上帝,进行了神圣的封禅大典。

对于武则天来说,这次封禅来得实属不易,早在高宗在世时,就先后三次酝酿着到嵩山封禅,但要么是身体原因,要么是边境有战事,都没有得以实施,如今,终于完成了这一心愿,自然是高兴万分。这一天,武则天大赦天下,改元为“万岁登封”。三天后,武则天又在嵩山万羊冈封祀坛禅祭后土。在这次封禅大典中,她追封嵩岳山神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并将天灵妃封为天中皇后。至此,中岳神由山神而天中王,由天中王而登上了天中皇帝之尊。封禅大典完成后,武则天分别在嵩山封禅坛旁立《升中述志碑》,在万羊冈立《封祀坛碑》,记录了此次封禅事件。

为庆祝此次封禅大典,武则天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登封”与“告成”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万岁登封”这个年号,只用了不到四个月。然而,这个只存在不到四个月的“万岁登封”的年号,在登封竟然还保存一件有明确记录的实物,这就是位于嵩山少室山钵盂峰的唐塔——“大周塔”。但我认为,称它“登封塔”可能更能体现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登封塔”位于二祖庵后,是一座四边单层砖塔。如今整个塔体损毁严重,塔刹虽然还在,但支撑塔刹的基座已毁,等于塔刹是放在塔顶了;塔檐损坏严重,已经留存不多;塔基上的砖掉落很多,多处都是空的;塔身上的砖也有很大的砖缝,好像整座塔是只用砖垒起来似的;塔额已经严重破碎,只剩下左边和下边约三分之一大小,好像被人砸碎后又拼放在那里……

不过,正是这剩下的不到三分之一的塔额上的文字,让我们得知了这座塔的建造年代,知道了这座塔的珍贵。塔额最后两行保存相对完整,而这两行,写的正是建塔时间和建塔人,这两行为:“大【】万岁登封元年丙申【】,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皇嗣造。”“万岁登封元年丙申”,正是武则天在嵩山封禅之时,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的年号,是从695年九月初九加尊的,一直使用到嵩山封禅之后,而皇嗣,正是她给之前废掉的她的皇帝儿子李旦的封号。

有了这两句文字,我们得知,此塔建于万岁登封元年,即696年,是在武则天封禅嵩山之时所建。而建塔人,却正是赫赫有名的女皇武则天与其皇嗣李旦!明白了——武则天在封禅嵩山之后,亲自在嵩山少室山钵盂峰顶,建造了这座塔,上面的年号,是万岁登封元年。

这说明,一、这座塔,可能是武则天亲自建的、现存于世的唯一一座佛塔,而且是与皇嗣一起建造的。二、这座塔,建于武则天封禅嵩山之时,很可能与封禅嵩山有关。三、这座塔的塔铭,可能是当年留下的唯一的有“万岁登封”字样的实物例证。四、登封的名字由武则天封禅嵩山而来,而这个塔铭,实在可以说是“登封”之始、“登封”之源。五、不应该再把它叫作“大周塔”而应该叫作“登封塔”。大周年间,武则天建造的塔绝对不只这一座,但在万岁登封年间所建造的,这座却可能是唯一一座,在“登嵩山,封中岳”时所建,建在登封之地、建在“万岁登封”之年,这样的塔,值得保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