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业就业步入“快车道”
“三导三动”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上级关注
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强市
打造现代物资集散地
新郑市人大常委会
领导督导道路建设项目
新郑市新认定七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wyb4c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业就业步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孙瑞 通讯员 左红军

民生实事暖人心

今年36岁、家住新郑市新烟街道的刘善民通过辖区的劳动保障所职业介绍平台,在富士康找到了一份工作。昨日,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收入稳定,工资高,心里可满意。”

像刘善民一样找到岗位的农村劳动力正在多起来,这得益于新郑多渠道搭建职业介绍平台。职业介绍平台旨在搭建统筹城乡一体的市、乡、村(社区)三级公共职业介绍服务网络,由乡镇及社区确定专人负责职业介绍平台工作,积极与辖区用工单位做好对接,建立畅通联络渠道,并对本辖区就业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收集辖区内企业空岗信息及求职人员信息,定期把收集到的信息由社区报至辖区劳动保障所,再由劳动保障所上报至市人力资源市场,市人力资源市场把各劳动保障所及社区收集到的空岗信息及求职人员信息进行汇总,然后逐级反馈到各乡镇及社区职业介绍平台,实现全市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最终达到社区劳动力不出社区就能实现就业的目标。截至目前,新郑共建立乡镇公共职业介绍平台16个,社区公共职业介绍平台18个,建立空岗对接的企业有249家,通过职业介绍服务平台共向全市农村劳动力发布求职信息286条,提供就业岗位25041个。

1998年杨刘柱从新郑市盐业公司下岗,后来在郑州的一家眼镜店打工。今年年初,杨刘柱决定自己创业,当得知市里举办有免费的劳动培训班后,他就积极报名参加。“市里请来了郑州的专家,不仅讲如何创业,还讲如何守业,我听了收获非常大。”

为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就业困难人员掌握一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新郑市通过对大中专毕业生、复转退军人和“4050”(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人员等实行免费推荐就业,达到“让所有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人充分实现创业就业”的目标。截至10月底,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090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00.47%。农村劳动力就业前培训18301人,其中技能培训861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16 %;

29岁的杜正佳大学毕业后,在新郑经营着一家属于自己的轮胎店,以前由于资金有限,店铺规模小,东西不齐全,生意不是太好,“得知市里有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后,我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一个月贷款就下来了。”如今他将店铺扩建升级,生意越做越好,客户也越来越多。

据了解,新郑市通过扩增小额贷款担保资金规模,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创业人员,全部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同时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截至今年11月,新郑市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595笔,共计人民币5954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2900余人就业,其中个人贷款592笔4754万元(大中专毕业生143笔,143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3笔1200万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