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东街:
一代名相高拱故居
新郑8.5万张社会保障卡开始发放
“六对比”比出美好新生活
淮河路农民创业园:
“粮仓”里走出创业路
“好想你”公司荣获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六对比”比出美好新生活
比就业、比保障
——腰杆“挺”起来

本报记者 刘佳美 高凯

“茅草屋、土坯墙,鸡屁股是农民的‘小银行’,姑娘向外嫁,小伙愁新娘……”

“别墅房、风景墙,青山绿水变银行,家家有收入,户户奔小康,社区栽下梧桐树,满天飞来金凤凰……”

这两段顺口溜,形象地对比出新郑市新型社区里的居民,从村庄搬入社区后生活发生的巨变。改变不仅如此,新郑市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按照“一个主体、三项权益”的要求,围绕算好“六本账”,大力实施“美好家园新型示范社区”建设,通过“比资产、比收入、比配套、比就业、比保障、比管理”六个对比,“真正实现了使群众搬得进、不欠账、能就业、有保障”。

比资产、比收入

——腰包“鼓”起来

“以前人均住房面积最多30平方米,现在家家户户免费分到两套以上房,人均面积60平方米,50平方米用于居住,10平方米用于商业。”说起入住社区后村民的个人资产,孟庄镇潮河新城社区鸡王片区的文书王德才一脸自豪。

个人资产增加的同时,集体经济也在壮大。新郑市在社区建设中,以“住宅+商铺”、“住宅+出租房”的模式,使集体财产从无到有,为农民找到了发展新靠山。以龙湖镇林锦店村为例,安置后该村留有4万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作为集体资产,增加集体固定资产4亿元。

相比过去单一的收入方式,现在多了集体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租赁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工资性收入等,村民们的腰包自然“鼓”了起来。“以前我们这几个村加起来也就十几辆汽车,现在我们鸡王片区总共有260多辆汽车。”据王德才介绍,原来该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6840元,今年达到了1.39万元。在社区全部建成后,会达到2.3万元以上。

对于土地流转,梨河镇黄埔蔡村村民切实感受到了其中的甜头。该村2000多亩土地中,80%完成土地流转。每亩地年租金1300多元,比原来农民单纯种地能增加几百元的收入。流转出来的土地大部分用来发展供港蔬菜,当地群众除了收益土地租金外,在蔬菜基地打工每月还有3000余元的工资收入。

比就业、比保障

——腰杆“挺”起来

“不当农民当工人,有工资有社保,中,不赖!”前不久,龙湖镇村民郭军令参加了一场该市为失地农民召开的专场招聘会,并与当地一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这让他从失地农民“成功转型”为工人。另外,在辛店镇桃源社区的家政服务培训班、龙湖镇东张寨社区的创业培训班,孟庄镇鸡王社区的维修电工培训班相继开班,失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培训。(下转T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