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8版:文娱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讯(记者 左丽慧)24日,河南大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签约,成立河南大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郑州)研究教学基地。这是我省民办博物馆与高校科研团队联姻的一次尝试。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等)和文化空间。 据了解,双方将在信息资料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博物馆馆藏文物从事科学研究,并联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河南博物院及其他省内外机构,建立“中国戏剧文物研究中心”等。 随着我国加快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力度,我省各地均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民办博物馆。但民办博物馆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科研能力相对缺乏,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而我国高校科研力量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资源闲置,成果转化率低。此次高校与民办博物馆对接,是探索高校科研团队服务社会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